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保时捷分拆进入深度讨论阶段,有望缔造行业IPO新纪录

   日期:2022-02-25     浏览:0    评论:0    
核心提示:彭博社最新消息,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就旗下保时捷品牌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进行深入讨论,分拆或IPO均有助于提升大众作为母公司的
 彭博社最新消息,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就旗下保时捷品牌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进行深入讨论,分拆或IPO均有助于提升大众作为母公司的市值,并为已经到来的电气化转型提供更丰裕的资金。

大众汽车在本周二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已经和保时捷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为潜在的IPO奠定了基础。大众强调,虽然保时捷的IPO已进入深入讨论的关键阶段,但仍需公司管理层和监事会签署该框架协议,部分决策后续还需继续补充,且离最终拍板还有一段距离。

彭博智库Bloomberg Intelligence预计,保时捷的估值可能在600亿欧元至850亿欧元之间,与之相比,整个大众集团目前的市值约为1120亿欧元。

业界普遍认为,保时捷的上市极有可能缔造汽车历史上新的IPO记录,在过去一年中,该品牌潜在IPO的消息多次提升了大众股市。但由于集团内部复杂的利益关系,大众汽车至今尚未做出任何决定。

消息人士去年曾告诉路透社,控制保时捷品牌的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正在考虑直接持有IPO后新公司的股份。

保时捷的上市,可以为集团提供新的融资选项,以及更充沛的转型现金流。大众汽车作为传统制造领域的巨无霸,其正常运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产生的足够的现金或发行债券——因为其复杂的股东结构决定了,该集团不可能像特斯拉那样拥有筹集新股本的选择,没有一股新的力量,可以稀释控制大众约90%的具有投票决定权的关键权股;

大约在一年前,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被报道驳回了保时捷的上市,此前彭博社和路透社均曝出有关保时捷或将IPO的相关消息。后来,保时捷发言人公开了品牌内部对IPO的态度,称IPO将让保时捷品牌更加独立,利大于弊。

保时捷首席财务官Lutz Meschke在2018年首次提出了IPO的好处,称此举可以释放价值,并复制法拉利多年前的成功案例。但是,当时的上市审议没有得到大众集团的支持。近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5.2万辆和43.1万辆,同比增长1.3倍和1.4倍。2021年全球、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596万、332万辆。

然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一桩难求”的吐槽声此起彼伏的当下,桩企的日子过得并不滋润。

公用充电桩头号玩家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就曾在公开信中表示,特来电成立前4年巨亏12亿元。

“一桩难求”?公用充电桩利用率仅6%

去年国庆假期车主争抢充电桩的画面,至今让人印象深刻。2022年春节出行,不少车主依然心存芥蒂,提前充满电才敢上路。

小鹏P7的车主唐女士称,今年去丰都玩雪,都是提前将电充满,才敢出发,而且担心堵车、低温,让续航大打折扣,空调都不敢用。

Model3车主杨小姐称,今年上高速,明显发现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有所增加,但相应的新能源车也多了不少,感觉充电桩依然供不应求。去电动汽车充电站内,几个充电车位就已被比亚迪、特斯拉Model X、高合HiPhi X等“捷足先登”。

然而,“一桩难求”或许只是“幻象”。

2月18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273.1万台。截至到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784万辆。车桩比基本上处于3:1的整体水平。

“当前车桩最合适的比例为3:1。”汽车分析师张翔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锂电池技术发展迅猛,目前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普遍达500公里以上,行业对公共充电桩的依赖性已大幅降低。

在重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我市已累计建成充电桩3.7万个,覆盖全市所有区县,处于西部领先地位。

“充电桩的确是越来越多了,但是‘鸠占鹊巢’的情况时有发生。”市民刘先生说,公司附近几百米就有国家电网、特来电等布局的几处充电站,但是早上如果来晚一点,充电车位就会被燃油车占据。

同样,花卉园轨道站旁边的亚太国际大厦楼下,尽管燃油车位并未停满,依然有燃油车“抢占”充电车位。

在渝中区人流量最大的商圈解放碑,寥寥几个充电站只有十多个充电桩,而且还分布在停车场的各个角落,不太好找。

数据显示,由于充电接口不兼容、因管护维修不到位等难题,2021年国内公共充电桩平均日有效利用率仅6%左右。这意味着巨大多数公用充电桩沦为“僵尸桩”。

盈利艰难 仅靠几毛钱利润回本

与此同时,投建公共充电站,是一个高投资、慢回报的生意。和众多行业一样,入局者多了,价格战也在所难免。

软件商店上,星络充电、特来电、e充电、快电、小马充电、速通充电、汇充电、瑞充电、云快充、万马爱充等充电类APP五花八门,部分充电APP甚至曾打着“1分钱充电”“1块钱充满一辆车”的口号争抢用户。

截至目前,已有国网电力、特来电、星星充电、快电、特斯拉等10余家大型企业,在渝开展充电站建设运营服务。

不同时段、不同APP充电,产生的充电费用都可能不一样。

例如,南岸区四公里汽车枢纽站一公交站,34个充电桩,夜间一度电最低只要0.46元,还能免费停车2小时。特来电有充电服务费套餐,60元购100度,年卡99元,连续包月卡9.9元。

网约车肖师傅就称,遇到过补贴力度最大的一次,一度电优惠0.99元,要少花三四十元。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对于桩企而言,充电站总成本由运营成本和建设投资成本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包含场地租金、运维成本,后项包括充电桩、充电终端、充电模块、电力接入成本、充电电缆成本等。

“一台变压器的投资,就得三四十万元,可是,整个充电站却依靠几毛的利润缓慢回本。”上述人士称。

据光大证券研究测算,要达到典型的60kW直流桩和7kW交流桩的盈亏平衡点时的充电利用率,分别需要 8.29%和 8.12%。

据光大证券分析模型测算,以6万元的单桩成本计算,根据各地的指导价取0.6 元/kW的充电服务费。假设单桩利用率为 5%,即每天使用1.2小时,60kW的直流快充桩的投资回收期需要3.8年,要再算上运维、土地、建设等其他成本,这个期限还要被拉得更长。

此外,充电桩还需有大数据、信息传输分析、AI研发等投入,都要“烧钱”。

“除了地方对桩企的补贴,每度不到2角钱的服务费,是目前公用充电桩运营商主要的盈利来源。”业内人士称。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16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但2019年至今国内充电桩市场有50%企业倒闭或退出。

一位充电桩企业负责人透露,30%的企业在盈亏平衡的基准线上挣扎。

公用充电桩头号玩家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也曾在公开信中表示,“特来电成立前四年亏得心惊胆战,也不知道行业拐点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前几年累计亏损12亿元。”而且,据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2021年半年报,其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营收11.01亿元,同比增长69.64%,但毛利率只有8.24%,同比微增1.16%。

投资火爆 谁来撑起千亿市场

虽然投入成本高且回报周期长,充换电行业并未被资本打入冷宫。

去年5月17日,万帮能源(星星充电)宣布获得高瓴领投、IDG、北京泰康投资、禹达投资、宝龙与远洋地产等跟投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155亿元。

同年6月20日下午,特锐德发布公告称,子公司特来电拟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进普洛斯、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增资金额合计约3亿元。9月云快充再次宣布完成由蔚来资本等投资的B2轮融资。

天眼查数据显示,去年6月以来,已有6家充电桩运营商相继获得融资,其中2家融资额在3亿元以上。

此外、小鹏、蔚来、特斯拉等也纷纷入场。

根据规划,2025年预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600万台,按车桩比1.5:1计算,未来充电桩数量将突破干万台,具有千亿市场空间。按照国网电动车及前瞻研究院等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增长30倍。

那么,谁来撑起这千亿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运营公共充电桩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旗下的充电桩数量分别为25.7万台、25.2万台、19.6万台、14.5万台。这4家头部企业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合计达到85万台,占总量的74%。

土地、电力、设备,是桩企竞争的赛点,谁早一步将越多的资源握在手里,就越有先发制人的可能性。

中信证券预计到2025年,该渗透率数字有望提升至32%、42%。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增长,公共充电桩及共享私桩的利用率也必将提升,运营商有望借此改善盈利状况。星星充电、特来电等引入了一部分共享私桩,这类充电桩无需企业投入建设成本,但能够分享盈利,这也有助于提升充电桩运营商的盈利能力。

业内人士还认为,充电桩企业应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智能运维、能效提升、大功率充电、能源互联等方面下功夫,去探索并尝试解决充电桩未来的盈利模式。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