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无人出租车真实体验:AI能打赢老司机?

   日期:2022-05-04     浏览:1    评论:0    
核心提示:自动驾驶出租车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最近,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发生了很多标志性事件。4月24日,小马智行获得广州市
 自动驾驶出租车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最近,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发生了很多标志性事件。

4月24日,小马智行获得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这是国内首个颁发给自动驾驶企业出租车牌照。

4月26日,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宣布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共同参投,这是两家Robotaxi公司首次投资同一个出行平台。

4月28日,北京发放无人化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允许自动驾驶车辆“方向盘后无人”,相当于可以去掉主驾安全员,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获得牌照。

在北京亦庄,百度已经投入了10辆“主驾无人”的自动驾驶车辆,后续计划再增加30辆。这意味着,你在北京打网约车,可能真的打到一辆无人车,没有司机的那种。此前,百度已经拿到了商业运营牌照,允许无人车上路收费。

探索测试了这么多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要开始真正走向普通大众了吗?乘坐自动驾驶出租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深途跟4位乘坐过Robotaxi的人聊了聊,从他们眼中,你能更直观感受到这个行业的进展。

打车流程跟滴滴类似,但只能从站点到站点

赵登 | 31岁 北京 互联网从业者

我在今年3月乘坐过一次萝卜快跑。

当时我去北京亦庄办事,在荣京东街地铁站出地铁后,还要步行一段距离。在路上,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小轿车飞驰而过,这些车的造型很奇怪,车顶上都有一个火山口式的东西,也有点像瞭望塔(后来我知道那个是激光雷达,用来识别路况用的)。

这些车没有车牌,但在侧面都有一些标识,我看到比较多的是萝卜快跑、小马智行。这就是之前听说过很多次的Robotaxi。后来跟司机交流中知道,这些车有一部分是在测试,还有一部分在试运营。

当天办完事之后,正好赶上北京的晚高峰,滴滴打车要排队,很难等。于是我就下载了一个萝卜快跑,打算试一试这个名头很大的Robotaxi,看究竟是不是噱头。

下载、注册、提交个人身份信息后,定位到最近的站点,输入终点,提交订单,然后就等待司机(准确说是无人车)接单。整个流程跟滴滴打车非常类似。有一点不同的是,萝卜快跑是有固定站点的,就跟公交车一样,只能站点到站点。

当时因为是晚高峰,路上车非常多,我等了10分钟,终于有车辆接单了。但是接单后这辆车只用了3分钟就开过来了。主驾上坐着一个安全员,但他没有驾驶这辆车,只是做好随时接管的准备。

2公里的路程,用时不到5分钟,途中经过了几个红绿灯路口,也有拐弯、并线,全程安全员没有接管。

感觉还是挺新奇的。坐在后排,就看到主驾的方向盘自己在动,根据路况的不同转动幅度不同,路口拐弯时,方向盘会转的比较快。前排座椅背后有一个显示屏,你能在屏幕上看到车辆行驶路线、前方是否要拐弯。车的两侧各有一根线条,应该是车道线,车就在两条线中间行驶。

来源 / 受访者供图

车辆的起步、加速、刹车还是比较稳的,跟老司机的脚感差不多,很难让人感觉到这是一台机器控制的车。说实话,我觉得比出租车还稳,出租车加速减速那个顿挫感、并线超车的倾斜感还挺明显的,也可能是因为这辆车的时速慢一些,全程时速最快也就40多公里,所以平稳性好一些。

中途跟安全员交流,他说正常情况下不需要他接管车辆,大部分路况车辆能够自动驾驶,除了一些极端场景,比如自行车逆行、其他车的违规并线、超车等,可能会引发车辆刹停。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他接管,但后期取消安全员后,百度还可以通过云端代驾,远程控制车辆行驶。听起来有点像玩遥控车。

如果你经过北京亦庄,在部分路段能看到很多这种Robotaxi,其中很多都是百度的萝卜快跑。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量是在测试,有多少是真正投入运营的,另外有多少市民体验过这个新鲜事物。

但很直观的一个感受是,这些科技企业正在把实验室里的东西,慢慢搬到现实生活中。只有你站到街头,看到那些默默驶过的无人车,你才会发现,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无人出租车的驾驶水平,比不上老司机但吊打新手

渔村金蝉仔 | 33岁 深圳 广告人

2020年前后,不少新闻都在报道有关无人出租车的事儿,我的心就有点儿痒痒,特别想体验一下。

一年后,深圳也有Robotaxi开始试运营了,我就火速预约了一下。我预约的是元戎启行的Robotaxi,路线是从关山月美术馆上车到冬瓜岭地铁站下车,全程也就一两公里。

和普通的出租车不同,试运营的Robotaxi,需要在系统设定的接驳点搭乘,乘客需要就近选择接驳点位上车或者下车。

比较惊讶的是,我站在上车站点时发现,来的竟然是一辆改装过的林肯,无人出租车有必要搞得这么豪华吗?

坐到车上后,我感觉整个行驶过程非常顺畅平稳,安全员只有在出发时触碰了方向盘,其他时间基本没有参与车辆驾驶。

图源 / Pexels

必须要强调的是,街道上车流量比较大,而除了斑马线掉头外,无人车还需要在红荔路转彩田路排队超过一分钟的主干道十字路口左转。这些看上去稍微复杂一点的路段,Robotaxi都完成得不错,只是在斑马线掉头和十字路口左拐时稍微有点儿慢,但也还算顺利。

总体来看,无人出租车的驾驶水平,比不上老司机,尤其是在并线跟转弯时,反应稍显生疏,但是绝对能够吊打刚上路的新手。

车内的很多设计都科技感十足,我能够通过小程序实时看到行程进度。一块车载屏幕被安置在前排座椅后面,专供乘客查看。这个屏幕上显示着实时路况,我可以直接了解到目前无人出租车的行驶路径、速度、周边的车辆和行人等等。

下了车,我还有点儿意犹未尽。真的没想到,科幻剧描绘的场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个人非常希望未来Robotaxi能大规模商业化运行。无人驾驶应该能解放不少人力吧,等到它真正普及的那一天,点对点预约和服务,可以避免在机场排大队等出租车时的煎熬了。

Robotaxi足够科幻,但没有普通出租车方便

易资 | 35岁 北京 互联网渠道经理

我第一次听说Robotaxi是在去年10月,当时在朋友圈看到了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车的文章,感觉还蛮有意思的。因为我本身就比较喜欢科技产品,所以想着什么时候去体验下。

11月份陪爱人去家附近的首钢园散步时,意外看到园区内有萝卜快跑,这才知道原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当时就下载了萝卜快跑APP。

本来我以为这个跟出租车一样,但开始叫车时才发现车辆要在固定站点才能停靠,剩下的就跟网约车差不多,在APP上预约乘车后,很快就有车辆接单。上车后主驾驶位上会有安全员提醒系安全带、健康宝扫码,然后输入手机尾号后,车辆就会自动行驶了。3月份停止生产燃油车,4月份终端店内燃油车“退场”。

在4月初的时候,比亚迪宣布了结束该品牌将近20年的燃油车时代,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第一个宣布停产燃油车的传统造车企业。燃油切换电动时代的这个过程,甩开燃油车这个包袱,很有必要,能把全部研发、产能投入到混动与纯电的领域。

在比亚迪的燃油车停售之前的第一季度,24.8万台的销量,超过了同期的五菱和特斯拉。比亚迪确实有实力甩开燃油车,转向新能源领域。

时间已经过去接近一个月,比亚迪过的怎么样?

没人再问油车,用户只关心提车时间


周中的工作日,我们前往了一家比亚迪海洋网经销商。店内总共陈列着三款车,其中包括了比亚迪海豚、比亚迪驱逐舰05这两款海洋网的新车,同时店内工作人员还表示早在2月份就已经开始接受比亚迪海豹的预订了。

那么这几款海洋网的新车,现状如何?


先聊海豹,毕竟最近的关注度颇高。从2月份开始,只公布了部分官图的比亚迪海豹已经陆续收到了20多份订单,这还只是单一终端的订单,意向金不是很高2000-3000元均可,中途可以随时退订。工作人员也称,就是交个意向金排个队,等新车到店之后能比较早的把车提走,预计五六月份展车和新车能到店。关于比亚迪海豹具体的购车方案、政策以及具体信息,暂时还没有公布。

而另外几家海洋网经销商给出的订单量,分别四15台和23台。现在比亚迪的订单基本都已实现在线上完成订购,也没有了多家经销商比价的环节,均是统一售价,所以订单量都很平均。

之后我们要关注的,距离上一次走访比亚迪终端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比亚迪停售了燃油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新能源领域。那么,比亚迪海豚的提车周期变短了吗?

首先给出答案,除了比亚迪海豚骑士版需要等车3个月左右,其余版本车型的提车周期最慢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这相比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之前得到的信息,比亚迪海豚全系车型等车2-3个月左右,而现在虽然仍然没有充足现车供应,但至少提车周期上缩短了。另外,海豚骑士版由于终端销量没有其他车型高,基本上有订单才排产,所以周期更长。

比亚迪海豚单店销量,基本能维持30台左右,就是开票、交车的数量。


驱逐舰05现状如何,如果想买的话也需要等上2-3个月;而且厂家给终端的供货量不算大,单店为例,一次到店辆大概只有5台左右一个月总共会来15台左右。

整个几家比亚迪经销商店走访下来,工作人员传递的信息是,很早之前就已经没什么人关注燃油车了,而且开过比亚迪油车的用户更容易转化同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尤其是最早一批的插混车型。

“断油”之后的比亚迪,会如何发展?


到目前为止,比亚迪还有约40万辆订单等着交付,其中DM-i车型的订单占了绝大部分。接下来企业会继续发布新车、新技术巩固品牌、发展工厂建设。比亚迪摆脱燃油车这一“束缚”之后,首先要面对的是解决新能源产品的产能。

燃油车的退出,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比亚迪新能源产品的产能提升,目前比亚迪的产能不足、供需关系失衡是比亚迪面前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解决数十万辆的订单?只能是扩产。今年比亚迪仍然会把产能扩建摆在重要位置,毕竟现有车型订单已经积累数十万辆;更何况今年还有海洋网新车、腾势新车的推出,如果产能吃紧,对于新车的投放必定会受到影响。


除了产能的无奈之外,智能化程度是比亚迪第二个重点发展方向。来到新能源赛道,这个市场的智能化程度要比燃油车激烈很多,尤其现在智能化也侧面代表一款产品是否高端,成为了多家新能源造车企业竞争的核心。

再多说一句,燃油车转新能源领域,比亚迪要面对的受众群体也正在发生改变;新能源领域的用户更看重整车品质、使用感受、智能化体验、核心技术等诸多与传统燃油车完全不同的考量角度,不是特别在乎品牌的附加值,正是这一点支撑着“新势力”走到现在。


放眼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与小鹏、蔚来、理想以及特斯拉这些品牌相比,最大的短板应该是智能化程度。例如,智能座舱、车机系统、车联网以及自动驾驶领域,比亚迪并不足以与竞争对手对抗。而目前比亚迪选择百度为其智能驾驶功能的供应商,百度提供了ANP智能驾驶产品。这被视为目前比亚迪补齐短板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未来可能也有变数。


关于高端这件事,比亚迪已经把王朝、海洋网分开销售,而暂居海洋网销售的宋PLUS DM-i可能在海洋网车型丰富之后回归王朝网系列,而海洋网下一款新车是预售价22-28万的比亚迪海豹,产品逐渐的走向高价位。更高端品牌,会留给腾势打造更高价位产品,例如起售价可能达到50万的腾势D9。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