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BBA不下牌桌

   日期:2022-01-18     浏览:0    
 Z世代正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角”。

而虎嗅发布的一篇关于电车汽车市场接受度调研显示,特斯拉、小鹏、蔚来成为电动车消费主力人群的品牌首选,占比分别为26.7%、23.3%、10%,BBA(笔者注:奔驰、宝马、奥迪)却意外不在榜单之中。

笔者分别从BBA共6款在售燃油车与蔚来ET7做了对比发现,BBA燃油车均价为44.28万元,比蔚来ET7的价格略低。而即便是蔚来在售车型中最便宜的ES6,指导价也要35.8万。

同样的价格,BBA不再是年轻人的首选了?

有用户在知乎上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年轻人是否要买BBA?其中一条高赞的回答是:

“买了特斯拉后BBA吃灰了,因为驾驶感受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那种强烈的推背感太难忘了,而且还没有噪音。现在开特斯拉看BBA车主,就像手持iPhone 12看他们用诺基亚8850。虽然8850当年很奢华,但不是一个档次一个时代的玩意儿。”

从“大玩具”到未来交通的基石,电动汽车在市场上大规模地普及发展了近7年。

这边厢,崭露头角的新势力们一路高歌猛进,享受着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璀璨。

刚刚出炉的2021年国内电动车交付量数据显示,小鹏以98155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蔚来、理想以91429辆和90491辆紧追其后。

另一边厢,蓦然回首,BBA(奔驰、宝马、奥迪)们都在灯火阑珊处坚持不下牌桌继续占座。

从2019年11月起,奔驰、奥迪前后脚开启首款电动SUV产品的交付,宝马相对晚了一年。不管转型口号如何响亮,前两家厂商各自EV的月销量基本都是百位数,只有宝马iX3爬到月销千辆以上。即便如此,还是以官降7万元为代价艰难换来的。

年交付量来看,2021年全年奔驰EQC在国内仅为5411辆。

——这便是燃油车大盘低迷的背景下,新能源车市场的真实写照。

年轻人要抛弃BBA了吗?

01 渠道故事难以改写

自1980年代以来,汽车行业普遍采用“汽车厂商+经销商”的分销模式,始终没有太大改变。

在这种销售模式下,消费者买车,从获取优惠信息、预约试驾、安排贷款到上牌上路,全是和经销商的4S店发生联系,购买体验,完全取决于经销商的服务质量。

2016年,美国哈里斯民意调查发现,有87%的美国人不喜欢在经销店买车,61%的人觉得自己被经销商忽悠了,52%的购车者在经销店感到焦虑不安。

千禧一代更不喜欢去经销店,数据显示,有56%的年轻人表示,他们宁肯将时间花在平时懒得做的事情上,比如打扫房间,也不愿与汽车经销商面对面谈判。

因此,对于一个新锐势力而言,直营渠道是早期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因为相比传统车企的经销商模式积累了足够的用户基础,新品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能够取胜的关键,不是在于靠超前产品和技术“一口吃成胖子”,而是采用精耕细作的运营模式——对用户的需求充分挖掘,并且细致、高效的满足。

众所周知,蔚来是最早提出用户企业的概念,用户就是它的护城河,并且这个护城河还具备自进化的能力,因为蔚来拥有的是一个个独立而鲜活的个体,而不是一个笼统的用户画像。正是因为,对于每个真实用户需求的考虑,才有了蔚来ET7、ET5更加成熟的产品形态。

对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蔚小理等头部新势力而言,在全国范围内铺设直营店是其主要战略。这个过程中,大型品牌往往更“豪横”,在面积上,可以做到数百平米,真正容纳客户服务、儿童游戏甚至咖啡休闲等功能区,比如主打高端的蔚来。

一线商超的光环之下,缺乏4S店销售体系的新势力一边打响品牌,一边通过直营方式提供高端服务体验,建立用户认知。

事实上,2015年宝马曾为其i系列电动车推出代理模式。但由于同时运行两种模式增加了经销商业务的复杂性,以及制造商本身的管理能力没有跟上,导致代理模式在三年后全面取消。

可以说,做直营销售渠道,一直是横亘在BBA面前的一道难题。

笔者咨询了几位业内人士,梳理之后总结了以下几个理由:

“无论代理还是直营,销售责任、产品三包责任就完全在于厂家了,跟经销商没关系。”在汽车垂类网络平台工作的睿睿(化名)对笔者表示。

“以往,这些用户反馈是4S店、经销商负责收集,车企负责处理这些反馈,但这个信息传递的过程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更长。”

诚然,三包责任与经销商无关,全都需要厂家承担的话,意味着产品质量问题、客户投诉处理等,都要提交到厂家层面,无论问题大小都要上报、层层审批。

“以前如果问题不大,或赔钱或换件等等,经销商和消费者谈一谈私下解决很容易。”一位小鹏代理直营店的管理者对笔者说,现在厂家解决客户投诉的成本就会相对较高。要么为了口碑,认赔、吃亏,要么强势一些像特斯拉那样就打官司,“等于法务成本就很高。”

开票流水不经过经销商,“会造成一种新的情况就是经销商规模的大幅萎缩。”

原来年营业额上百亿的经销商集团,如果全部转型代理制,没有了销售发票等流水,只有代理佣金的收入,营业规模会很快缩到10亿、甚至1亿。这样的状况,一方面经销商自身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不会乐意的。”

因为在庞大的经销商体系面前,建立一个直通车企的销售渠道,显然是想“过河拆桥”。

“还涉及到税收的问题。比如消费税如果改成购买时候的消费税,而不是夹在生产端,那你就变成说消费税全部交到开票的所在地。那地方也不支持。”上述直营店的管理者同时表示。

02 年轻人不再为品牌溢价买单

以一个豪华燃油车的逻辑来看,BBA的第一波攻势——宝马iX3、奔驰EQC、奥迪e-tron,表现堪称优秀。但从一辆智能电动车的角度来看,这些车却显得泯然众人,没有爆点。

渠道固然是一个客观原因,但决定性因素是造车立场的不同。

一个例子是,面对市场的质疑,奥迪设计师曾如此强调:“我们不想把奥迪e-tron变成基因突变的产物。”在奥迪看来,e-tron首先应该是一台奥迪车,其次才是一台纯电动汽车。

这也就意味着,BBA们至少是这么想的:用户基本盘已经足够大,消费者会先认BBA的品牌,然后再选车。

于是,BBA花了大力气,让自家电动车从外观内饰到操控质感,都尽量和原有的燃油车贴近,而不是造一个新物种

笔者统计这些车企官网数据可见,宝马iX3的续航为500公里,奥迪e-tron则为470公里,而奔驰EQC的续航甚至仅为415公里。

相较之下,特斯拉国产Model Y的续航为594公里,而蔚来旗下的产品续航最高已达到600公里。

与此同时,据汽车之家数据显示,奔驰EQC、宝马iX3和奥迪e-tron这三款电动车并不具备OTA升级这一功能。在业内看来,缺少这一功能的电动汽车与普通燃油车,除了在动力方式之外,并没有任何区别。

而蔚来和特斯拉旗下的电动车产品均拥有OTA升级的功能,并能实现每月或者每周定期升级。


2021年丰田在国内汽车市场的一骑绝尘,让战术上与之极为相似的本田都显得有点黯然失色。新的一年,在芯片束缚基本可以被“忽视”的情况下,两田之间又会上演怎样的较量。日产在国内是否还会是“双拳难敌四手”的状态。今天就让我们提前看一看日系三强在2022年有可能会带来怎样的表现吧。

丰田:“榨干”燃油,试水纯电

丰田品牌在汽车圈一向以中庸示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是丰田汽车在消费者心中的传统印象。但是随着丰田在燃油车时代尾声的攻城略地,很多属于燃油车领域的小众、个性选择,丰田反倒成为了主角,甚至是唯一。毕竟也只有丰田目前的体量和趋势可以“养活”这些dream car。


具体来说,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丰田GR 86。在新一代斯巴鲁BRZ已经打前站的基础上,丰田GR 86核心部分的产品力可以说已经高度透明。但是Gazoo Racing的LOGO赋予了这台丰田入门级跑车强化品牌运动定位的期待。如果顺利的话,或许GR YARiS、GR卡罗拉等车型引入的情况也会更为顺利。此外,同样作为小众,但意义非凡的兰德酷路泽官方引入的可能性几乎也越来越大。


以上这些特殊属性加成的燃油车型,对丰田的销量帮助或许是微弱的。但是对丰田品牌的塑造,以及掌握燃油时代最后话语权的地位帮助是显著的。在此基础上,诸如丰田卡罗拉锐放、新款亚洲龙等车型的陆续推出和改款,才是丰田“榨干”燃油车时代最后红利的主力。放眼目前国内南北丰田的格局,几乎形成了从小型、紧凑型到中型的轿车以及SUV车型的双车战略全覆盖。


至于新能源领域,作为在国内HEV混动领域先手的丰田,随着市场的转变,似乎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去年南北丰田协力在双擎产品领域拿下了超过38万辆的销量。燃油与混动的成绩总是容易让人沉醉,“不喜欢”电动车的丰田,在2022年也终将面对诚实的身体。丰田bZ4X此前已经看到贴有国产标识的原型展车,相信今年全球范围内开售的该车型,也会采用双车战略,由南北丰田生产姊妹版本。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电气化时代下的丰田bZ4X,在设计上同样激进,或许以后的消费者会觉得个性才是丰田让人印象最深的地方?

本田:主力SUV换代,能与丰田掰手腕?

在2021年,本田对于纯电动车的吆喝声要比丰田更为响亮。随着5年10款纯电车型落地中国市场的计划喊出,本田或是日系三强在纯电车型本土化上最为卖力的车企之一。其中首款车型,即东风本田e:NS1和广汽本田e:NP1,预计也将在今年第一季度就正式上市。可以看到,从战术运用上,本田与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步伐是高度相似的。


相似的还有对待燃油以及混动的态度,纯电动的吆喝之后,本田在2022年面临的首要问题还是传统产品序列的梳理,特别是销量重心SUV车型的更新换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本田新一代CR-V。不知不觉,CR-V居然已经进入产品生涯的末期了,即使它目前的销量还是如日中天的状态。如果按照本田对CR-V的重视程度,相信随着海外市场的发布,国产并“双车量产”的节奏不会太慢。


此外,全新本田缤智(XR-V)的消息也在今年不胫而走。确实,从产品力而言,缤智(XR-V)或许比CR-V“更显老”。毕竟作为热销的小型SUV,它们甚至还没有混合动力版本。在本田去年斩获超23万辆混动车型的成绩单下,缤智(XR-V)没有能够再贡献一份力量实属遗憾,不过新车能否赶上2022年暂时存疑。同样遗憾的还有本田UR-V(冠道),即使从燃油动力上,都能看到该车型的“老态”。如果10AT和混动能够加持在UR-V(冠道)身上,那画面简直太美。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思域TYPE R的消息,相对丰田GR,国内消费者对于TYPE R的认知度或许会更高。而且从去年年底流露的一些消息来看思域TYPE R在今年引入国内不会是“狼来了”。本田在经历了思域Si被消费者“放鸽子”的待遇之后,还能花大力气引入TYPE R真的是值得鼓掌。也希望这次所谓的消费者们不会再“口嗨”,而是抓住这也许是“最后”的机会吧。

日产:或是最卖力推广电驱者

日产已经连续7年在华销量突破百万台,虽然面对两田的总成绩,有些双拳难敌四手的感觉,但是成绩仍然亮眼。不过细数起来,年销量突破51万台的日产轩逸可谓居功至伟,但是单款车型几乎占到一半的销量的情况下,也着实需要日产做好预案。日产的办法也很有意思,把轩逸做大做强。于是能够抗衡本田i-MMD以及丰田双擎的日产e-POWER技术,最先落地在轩逸身上。


当然,这只是个开始,从轩逸这种核心产品上铺开新技术,是日产表现诚意的所在。紧接着,在2022年日产计划在中国推出7款搭载e-POWER技术的车型,从数量上看完全可以覆盖目前大部分主销车型。而在具体车型上,最受期待的或许是日产逍客了。这款在中国以及欧洲市场都销量出色的SUV车型已经在海外上市。新车搭载e-POWER技术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同时如果能够带来海外版的四缸1.3T发动机,新逍客的持续热销或将没有悬念。


至于日产的首款纯电动SUV——Ariya,在国内铺垫的时间已经足够久,预计将会在今年开启预售。相比早早就涉足国内市场的日产聆风,Ariya象征着日产面向电气化时代更为全面和深度的注解。加上e-POWER技术的特点,日产在电驱推广方面,或许是日系三强中最卖力的存在。这也使得电驱技术的推广以及市场认可度,将会决定日产在2022年的成绩单到底如何。

写在最后:两田在玩转双车战略的同时,也说明了它们在燃油车领域过硬的产品力水平。除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许多经典燃油车被草草收场的环境下,丰田、本田或许也是少数有余力还能追求个性的品牌。当然日系三剑客也都到了必须在国内铺开电气化的十字路口,从广度和深度来看,至少在2022年,日产是它们之中最卖力的一员。至于最终的结果,就让我们等待新一年它们的表现吧。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