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2022  1*1 

「重磅消息」Swatch之父 - Ernst Thomke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单价: 面议
起订: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所在地: 全国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23-03-16 12:47
浏览次数: 0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详细说明

[腕表时代 资讯] 谈起历史上煊赫无比的帝国王朝,人们常常只记得那位威风的皇帝,而把他身边殚精竭虑为国尽忠的宰相淡忘了。说起斯沃琪集团(似乎其中国区的工作人员往往自称“瑞表集团”,有点像中石油、国家电网那种非常霸气的感觉),人们大多数知道那位手腕上常戴四块表的海耶克老爷子,而从未听过逆天品牌Swatch真正的创造者 - Ernst Thomke。



    他生于1939年,今年已经75岁了。他年少时在技校毕业,在ETA公司获得了一份见习工匠的职位。到22岁才决定去大学读书。在伯尔尼大学、洛桑大学的化学系毕业后,加入英国著名的制药厂Beecham,从事研发工作,这家药厂在1972年首次推出了阿莫西林这种抗生素,成为至今仍在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之一。Thomke先生在这里工作了八年,最后逐渐从研发岗位转到了欧洲区市场部经理这样一个中级管理职位。



    1978年,“石英危机”让瑞士表厂处于水深火热中,ETA公司不得不与曾经的竞争对手Schild公司合并,抱团取暖。这时,ETA公司邀请Thomke先生,这位ETA公司当年的见习工程师,回到老家比尔担任总经理,拯救这家已濒临破产的机械表基础机芯制造厂。

    

    除了在继续并购其他机芯企业,整合管理各条业务线提高效率外,Thomke先生也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用日本人的办法打败日本人。石英机芯最早其实是瑞士人发明的,那么在日本人把物美价廉的石英表卖到全球之后,瑞士石英表如何破局突围?瑞士的人力成本之高大家有目共睹,如果按照手工精品机械表的思路显然无法战胜日本人在亚洲诸国的低成本生产。



    Thomke先生想到了彻底机械化的生产,与他的设计师团队一起设计出了只需要50个左右零件的石英表,且直接使用底盖作为主夹板,实现了最轻薄的石英表产品。这款产品最初的研发启动资金甚至都需要外界的赞助,可想而知当时的ETA公司处境有多么艰难。这款石英表就是著名的Delirium,我们此前在介绍摩凡陀集团创始人Gedalio Grinberg先生时也曾经提到过。(参考阅读:一个拯救了瑞士钟表业的古巴人)



    ETA公司的瑞士石英表是在1979年研发成功的,但要到4年后才正式被定名为Swatch,作为一种新兴的时尚配饰品销售。在最终确定这种市场推广思路之前,Thomke先生的想法比较简单,就是想在中低端石英表领域能够确立瑞士表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围绕这一思路,ETA公司开始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流水线装配生产,这不仅为Swatch后来的成功打下基础,也惠及到ETA公司机械机芯的生产。



    如果只把Ernst Thomke称为Swatch之父,这显然并不公平。没有老海耶克在产业战略上的整体布局,以及在他主导下的品牌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变化,显然Swatch也无法成为今天的Swatch。而没有Swatch的巨大成功,相信瑞表集团也没有办法迅速积累资金,整合资源,最终收购、盘活瑞士表、德国表中的传统机械表品牌(宝玑、宝珀、雅克德罗、格拉苏蒂原创等)。



    1984年,也是瑞表集团在老海耶克的运作下创立的年份,这个新集团整合了以欧米茄、浪琴、天梭为核心骨干的瑞士表品牌,并给他们注入了新的活力。Thomke先生自1984年起担任海耶克的副手,直到1991年都一直在瑞表集团中担任CEO,具体执行了海耶克的诸多战略创想,也为瑞士表在90年代的复兴做出了不少贡献。


    1991年,52岁的Ernst Thomke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瑞表集团,他的管理智慧和才能超越了制表业,后来陆续在Motor Columbus,OBH集团,Saurer公司等能源、机械等瑞士德语区的制造业企业担任董事长或总裁的职务,把自己在ETA公司和瑞表集团积累的经验推广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中。瑞士经济观察界也因此称Thomke先生为“治疗企业危机的良医”。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