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保护生物多样性究竟有多重要?

   日期:2021-10-11     浏览:5    评论:0    
核心提示:10月7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昆明城市志愿服务站开站仪式在云南民族村举行。即日起,3030名城市志
 10月7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昆明城市志愿服务站开站仪式在云南民族村举行。

即日起,3030名城市志愿者与50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250个常态长效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正式“上岗”。

大会第一阶段共招募了3570名志愿者,按照大会需求,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泰语、缅甸语等语言的志愿者经过层层选拔上岗。

为了更好地迎接中外媒体,在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新闻中心,志愿者们必须提前熟悉每个功能分区。

据了解,整个大会的志愿者分为展区内服务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会期内,无论是在机场、高铁站,还是在城市中心、海埂会堂,会内会外,这些身影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新闻中心现场服务组组长 周晓燕:它是一个高规格、高标准、高要求的国际性大会,我们的志愿者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培训和演练,他们会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来高光时刻。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云南省筹备办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 杨洲:志愿者队伍分别来自彝族、傣族、哈尼族、傈僳族、独龙族、白族等在内的17个少数民族,也展示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风采。

生物多样性 地球自然生态平衡的保障

生物多样性是近些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比较流行的概念。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本身意味着什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作用呢?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各种生物之间的变异性和多样性,它包括了陆地、海洋和其他的水生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之间复杂的生态变化过程。它又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打一个简单的比方,生物多样性就好比我们的大自然,有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及这些物种本身所蕴含的遗传序列信息。

生态环境部南京所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刘燕: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的森林,草地,荒漠,湿地,海洋等等,还有包括农田和城市这样的半人工和人工生态系统,这些都是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它为我们提供固碳、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等(功能)。那么物种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遗传多样性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像袁隆平院士,他通过野生稻的不育系和栽培稻来杂交,获得了杂交的稻种。屠呦呦研究员,她从青蒿里面发现了青蒿素,这些东西都是来源于我们的这个生物遗传资源。

如果我们把地球看作一个生命有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那么生物多样性就是维持调节功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能够保持地球自然生态的平衡。而从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角度来说,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还提供了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景观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生物多样性消失速度加快 保护刻不容缓

随着整个地球的演化过程,很多新的物种出现,有些物种则逐渐消亡。

物种的灭绝和更替本来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自然状态下的物种演替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增加,地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正在加快。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刻不容缓
2020年,像澳大利亚的山火,还有东非的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蝗灾的暴发,实际上都在提醒人们反思自然和人类之间的一个关系。那么国际社会其实也采取了很多行动去保护生物多样性。但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整体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所以就是要呼吁全人类、全社会去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住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应该保护,保护的是同一个星球,保护同一份生物多样性。

10月10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昆明举行媒体通气会,其中关于公约和大会背景的相关介绍,解答了读者关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诸多疑惑。

 

 

生物多样性挑战

 

 

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新闻官员刘思佳介绍,生物多样性是支持陆地和水下所有生命的基础,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以及营养和食物等,还帮助缓解气候变化。但是随着人类对粮食、能源、材料的需求增大,自然为之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大,其负担能力有所下降。最新报告显示,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每个物种在保持生态系统健康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的丧失将有可能增加传染病和病毒传播的风险。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据介绍,最新相关报告确定了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五个驱动因素,它们都是人类活动,如对植物和动物的过度开发、气候变化、污染等。这些驱动因素几乎都受到人类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人口的动态和趋势、贸易等息息相关。《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大卫·库伯认为,当前面临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与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危机,比如气候变化和当前卫生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都是交织在一起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缔约方大会

 

 

相对乐观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丧失有望减缓,甚至停止。出于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担忧,以及对生物多样性重要作用的认识,《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制定,并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目前共有196个缔约方。该公约不仅具有法律意义,还包括三个同等重要并且互相补充的目标,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和产生的惠益等。也就是说,全球社会需要携手共同努力,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的生存。

 

 

而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包括正式会议、高级别会议、边会和展览等部分。正式会议包括《公约》缔约方大会、《生物安全议定书》缔约方会议和《遗传资源议定书》缔约方会议3个会议。缔约方大会及其议定书缔约方会议议题涵盖《公约》及议定书运转和履行的机制、战略、行动以及具体政策、科学和技术问题等。高级别会议由缔约方部长及以上级别官员出席,并就特定主题开展高层政策对话,谋求共识。大会每2年举行一次,目前已举行14次,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于2018年11月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

 

 

COP15被寄予厚望

 

 

按照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的基础——变革理论,需要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采取紧急政策行动,转变经济、社会和金融模式,以在未来10年(到2030年)稳定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并在其后20年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到2050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

 

 

在中国举行的第十五次会议被寄予厚望,其间将要制定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10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和路径,被认为是实现2050年生物多样性愿景的踏脚石。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受到尊重、保护、修复和明智的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维持健康的地球,为全人类提供至关重要的惠益,而这一愿景的实现有赖于2020年任务的妥善执行。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