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2022  1*1  2023 

涨价,是大厂给共享单车亮出的一张“黄牌”

   日期:2023-06-12     浏览:0    评论:0    
核心提示:自行车共享,以前谁骑一元五毛钱甚至不要钱,现在多少钱?对于部分城市的用户,新的收费标准为:每小时6.50元。自2023年以来,各
 自行车共享,以前谁骑一元五毛钱甚至不要钱,现在多少钱?
 
对于部分城市的用户,新的收费标准为:每小时6.50元。
 
自2023年以来,各大自行车共享品牌相继在成都、厦门等城市调整价格。一些用户抱怨说,现在自行车共享的价格高于公共交通,正在赶上地铁。
 
去年上半年,自行车共享企业经历了一波涨价。那一轮涨价之后,一些城市的自行车共享价格已经高达6.5元一小时,不买套餐卡。
 
自2015年自行车共享诞生以来,8年间行业数次洗牌,形成了美团单车、Hellobike、滴滴清聚“三国杀”的竞争局面。
 
再加上市场格局的稳定,就是补贴的退潮。自2021年以来,自行车共享领域的涨价话题不时被讨论,50美分和免费骑行逐渐销声匿迹。今天,1.5元几乎成了参观自行车共享的“起步价”。作为农民工“最后一公里”的唯一解决方案,自行车共享仍然很方便,但不再负担得起。
 
涨价的直接原因是共享单车拿不到钱。
 
风险投资是自行车共享企业最重要的现金流。摩拜单车和ofo之所以能够大量烧钱,除了挪用用户押金,更重要的是腾讯、阿里等投资方提供的资金和弹药。然而,共享经济热潮早已消退,幸存的骑行者自然不再是投资者的宠儿。
 
2021年初,青橙单车完成6亿美元B轮融资,几乎与此同时,美国IPO的消息也从Hellobike传来。然而,青橙融资止步于B轮;你好,2021年底完成2.8亿美元战略融资后,就没有下文了。之后自行车共享市场除了涨价就没什么消息了。
 
 
另一方面,同一时期,“降本增效”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主旋律,“毕业”“优化”等词汇开始被频繁提及。只能创造订单却无法获得利润的自行车共享,自然首当其冲。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新业务基本等同于边际业务和亏损业务。2022年,美团营收约2200亿元,而单车共享业务所在的“新业务”板块运营亏损高达284亿元,相当于美团全年调整后净利润的10倍。如果不能减少亏损,美团的盈利表现将受到严重拖累。
 
滴滴早就意识到这个巨大的坑了。2021年,青橙单车也被归入亏损300亿元的“其他业务”。目前,滴滴在完成整改后正在向香港上市迈进;将青橙从在线租车等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有助于滴滴清除上市障碍,在二级市场获得更好的估值。
 
目前还在牌桌上的品牌分别背靠美团、滴滴、蚂蚁,三家平台无一例外都是交易平台。自行车共享这种高频业务仍然需要提高产品的打开频率和用户粘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平台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互联网公司的主旋律从烧钱扩张转向降本增效,降本之刀一直悬在自行车共享的头上。
 
单车共享接连涨价,是增强自身造血能力,避免被集团断奶后“猝死”的应急措施。同时,三大厂商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价格,表示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谁也打不起价格战,宁愿少接订单,少占市场份额,也要尽量拉平盈亏。
 
在“降本增效”主导互联网行业的当下,共享单车首先要跟上其他业务减亏的步伐,然后再谈其对平台生态的价值。只有这样,自行车共享才能避免被大公司彻底抛弃。
 
但自行车共享最大的卖点是“便宜”;在价格与公交车相当后,自行车共享将不可避免地失去许多用户和订单,这将进一步推高盈亏平衡点。如何在价格、损失和订单数量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将是下一阶段整个自行车共享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与2022年大规模调价相比,今年共享单车涨价是个别城市的个别现象。但如果把时间拉长,一般来说,自行车共享越来越贵,用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成本越来越高。
 
据红星新闻报道,目前在上海,单次乘坐1小时的最高需求为6.5元,已经超过了公交、地铁等常见的公共交通方式。
 
然而,在一线城市,上海和自行车共享的价格是独特的,它不能代表自行车共享市场的整体价格。在一些大城市,半小时内的收费一般在1.5-2.5元之间。
 
 
另一方面,自行车共享看似温和的价格上涨刺激了一些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脆弱的神经。“除非你每天有卡骑或者真的很急,否则不敢扫。”一位上海用户说。
 
然而,在东北的一些城市,由于季节和需求等因素,自行车共享的起步价达到了1.8元。"我们的公交车1元钱,几乎和出租车的价格一样."一位用户说。用户所在城市出租车基本里程2.5km后,基本运价为1.8元/km。
 
虽然每次开卡,平台都会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以平滑涨价的影响,但优惠的力度、持续时间等决定权都在平台手中,可以随时调整。类似的套路在电商、外卖、网上约车中屡见不鲜。平台在涨价打折的反复拉扯中不断试探用户的底线。
 
自行车共享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成本高和入不敷出。
 
去年8月,美团在上调骑行卡价格的公告中称,涨价原因是“硬件和运维成本增加”。
 
事实上,自自行车共享诞生以来,该行业从未真正盈利。行业的野蛮生长期就不用说了,即使经历了ofo的风波,行业也逐渐稳定和规范,亏损只是收窄。
 
Hellobike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和60.44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和11.34亿元。
 
2018年,美团斥资27亿美元收购摩拜单车,而摩拜单车在合并第一年就为美团贡献了45.4亿元的亏损。被滴滴归为“其他业务”的青居的情况,大概也比其他两家好不了多少。
 
拥有3亿用户的共享单车连年亏损,背后是成本收益平衡两端的失衡。
 
成本方面,造车、修车、调度都是成本;在收入端,失去了押金的融资杠杆,平台只能靠用户收费和有限的广告创收。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