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智能汽车中摄像头的8大热门应用

   日期:2022-05-15     浏览:0    
 “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的四个轮子”的描述简单而粗糙,但也并非不合理。
 
如今,我们驾驶智能互联汽车,使用智能手机,结果也差不多。我们可以连接到互联网,拥有熟悉的移动应用程序。它背后的“超级计算机”充当汽车的“大脑”。不同之处在于汽车具有“动能”,需要与人、汽车和道路互动。因此,感知系统在智能车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车辆传感系统由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组成,其中摄像头在车辆传感中的应用历史最长。由于其成本低,技术成熟,与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优势互补,其地位将很难长期被取代。同时,为了顺应汽车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汽车摄像头和汽车图像行业的门槛逐渐提高,包括更高的图像质量、更复杂的硬件配置和更高的计算能力要求。
 
更多的摄像头和应用已经成为智能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重要标志,也是汽车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
 
现在让我们来介绍一下汽车摄像头的应用。
 
自动驾驶仪应用
 
1.远见:ADAS功能和更大的视野
 
用于外部环境感知的摄像头一般分布在车身的前部、后部和两侧,外部数量为4-8个。主要目的是检测车身周围环境,为驾驶员提供周围环境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辅助驾驶功能,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警告、人车碰撞警告等。
 
前向摄像头通常安装在挡风玻璃后面,数量为1-3。该结构能满足更大的视野、更深的感知和更高的动态范围的要求。
 
特斯拉前3摄像头组合
 
以特斯拉为例,前三种摄像机组合为前视宽视野(鱼眼镜头,FOV为120°)、主视野和窄视野摄像机。
 
威莱的新款et7采用了不同的安装方式。前部包括三个摄像头,一个位于车内挡风玻璃后面,另两个位于车外车顶两侧。目的是改善视角,避免附近车辆阻塞行人和障碍物,提高驾驶安全性。
 
威莱et7屋顶两侧的“喇叭”处安装了摄像头,屋顶中间是激光雷达
 
2.360°全景环视系统底盘透视图像系统:安全自动停车护送
 
360°全景环视系统一般由4-6个高动态范围和高分辨率摄像头组成,分布在车身前后两侧。该系统对摄像头采集到的车身周围的图像信息形成鸟瞰图,并将其投射到车辆中央控制装置上,视野全面覆盖车身周围。
 
路虎倒车影像
 
在智能车辆的发展趋势中,360°全景环视系统也成为自动停车和一键启动车辆功能的重要技术基础。通常需要与毫米波雷达配合才能实现更精确的道路和障碍物检测。
 
除了360°全景环视系统,一些汽车制造商还提出了升级的“底盘透视”图像系统,以实现更高的停车安全系数。其原理是将车辆前部和前部下方的图像信息实时投射到中央触摸屏上,清晰地显示180°宽的虚拟视图。目前,底盘透视图像系统主要应用于SUV车型,其他车型也在逐步跟进。
 
360°全景环视系统和180°底盘透视图像系统的结合,进一步消除了驾驶盲区,避免了实现自动停车功能的风险。例如,2021年初发布的凌科06搭载的540°全景智能图像,在360°全景环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180°底盘透视图像系统。
 
凌科06配备540°全景智能成像系统,可实现自动停车和启动车辆功能
 
智能驾驶舱
 
3.DMS(驾驶员监控系统):从商用车到乘用车,总体增长趋势
 
DMS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驾驶舱车载摄像头应用领域。随着“两乘一险”等政策的推广,DMS已逐渐成为商用车的标准,并将渗透到乘用车中。DMS功能不仅限于在线租车,在L4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到来之前,DMS功能将在安全驾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MS摄像头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捕捉驾驶员的面部参数,并与预设数据库进行比较,判断驾驶员是否分心和疲劳,从而触发预警系统,使驾驶员重新聚焦。
 
DMS摄像头通常安装在驾驶员正上方的天花板或A柱上。此外,一些厂家还创新性地将摄像头隐藏在方向盘和仪表板之间,既美观又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空间。例如,下图中的凯迪拉克超级跑车:
 
此前,特斯拉驾驶舱内的DMS摄像头引发了一场隐私泄露纠纷。受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在笔记本电脑摄像头上使用密封胶的启发,汽车电子行业也开始了摄像头外罩配件的业务。例如,比亚迪汉和新发布的泰利斯M5。
 
要求边界屏蔽OMS摄像头
 
此外,DMS摄像头不仅可以用作传感器来监控驾驶员的状态,还可以与arhud产品、透明a柱和其他需要计算驾驶员视线的应用程序结合使用
 
4.OMS(船员监控系统):在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OMS(乘员监控系统)是DMS功能的衍生应用,扩展到车辆的整个内部空间。
 
同样,基于视觉技术,OMS实现了对乘客安全带、乘客姿势和乘客人数的检测,尤其是对下车后车主的剩饭剩菜和儿童的检测和提醒,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无论是DMS还是OMS,其目前的应用仍处于预警阶段,具有较大的扩展和想象空间。结合AD/ADAS系统可实现个性化的身体控制功能。
 
例如,结合算法和机器学习,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和情感识别实现身份认证和更丰富的人机交互。当司机的身份被识别时,根根据相应个人的预设或习惯,进行座椅调整、个性化歌曲列表/广播推荐、提供通用导航目的地推荐等。
 
5.车内手势识别与操作: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其大规模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过去,手势识别和操作作为“黑色技术”的存在,因宝马的应用而引发了一波浪潮。
 
中控台上的3D摄像头是车内手势识别和控制的传感硬件基础。根据发射光与接收器(手)之间的时间差做出手势,并与系统中预设的手势进行比较,以实现相应的操作。
 
作为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手势控制可以取代一些触摸和点击操作。目前,车载手势识别交互仍处于发展初期,主要用于流媒体控制。它不能替代安防设备控制和中央控制屏幕中的物理键和触摸控制。
 
北腾m字节手势识别与操作
 
创新与安全
 
6.透明A柱:减少视野盲区
 
20213月,合众品牌哪吒汽车开发的“透明”A柱正式量产,并在哪吒U上进行。“透明”A柱基于哪吒汽车的AR视图系统。OLED柔性屏幕用于无缝连接A柱内部,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显示对比度,还确保了原有的机械强度。结合自主开发的智能软件算法和外置高清摄像头,实现了A柱的“透明”可视化。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
 
当然,该设备不仅仅是通过摄像头将图片传输回A柱显示屏那么简单。
 
哪吒u搭载的“透明”A柱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如“眉位三维重建与角度变换”和“深度信息盲区动态映射”。它可以通过机舱内的摄像头跟踪司机的眼睛,计算眉毛中心的位置,从而确定A柱显示屏的透视角度并实时显示,使司机始终保持清晰的视野。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众”)原提出的《乘用车数字透视A柱系统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已根据本程序制定,并于202106月01日首次批准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7.CMS(电子后视镜):明确优势和关注点,重点关注法规
 
电子后视镜是汽车摄像头的一个相对前卫的应用,是传统汽车设备(物理后视镜)电子化的产物。丰田的雷克萨斯和奥迪已经发布了带有前置电子后视镜的车型。
 
奥迪e-tron电子后视镜
 
例如,雷克萨斯的电子后视镜通过摄像头完全取代了物理后视镜,汽车两侧的摄像头分别采集两侧的道路信息。同时,在车内驾驶室前排两侧的窗口位置增加一个LCD显示屏,显示图像信息。
 
与传统后视镜相比,电子后视镜具有体积小、美观、风阻小、视线宽、在某些情况下(如雨雪天气)不影响显示屏等优点。
 
电子后视镜的缺点也很明显,包括成本增加、LCD屏幕容易导致驾驶员视觉疲劳、画面延迟等。对于汽车厂来说,这种新设备将给汽车终端处理系统带来更大的挑战。
 
政策是制约电子后视镜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欧盟和日本已经允许没有实体后视镜的车辆上路,美国也在推广相关法规。国内政策仍需等待gb15084标准扩展完成。业内人士表示,该标准将于明年年中采用。
 
当然,与CMS相比,流媒体后视镜结合后视摄像头相对更容易实现。
 
8.摄像头允许消费电子娱乐功能“上车”,并适当迎合千禧一代
 
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和新力量的进入,车载摄像头的应用利用了携带更多互联网“基因”的趋势,将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移植到汽车上,并增加了社交游戏方式,例如在车内拍照、视频通话,甚至在车外拍摄风景。
 
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小鹏G3车顶上的360°全景摄像头不仅用于检测车身周围的环境,还将互联网的播放方式带到了车上——你可以通过手机和车内的中央控制来控制摄像头的升降和360°旋转,支持沿途风的一键拍摄和社区共享。
 
类似地,今年年初首次亮相的智记汽车也继承了这一理念,在车顶上安装了一个carlog社交镜头。顾名思义,carlog的概念与vlog、plog和blog类似。它们都有“记录生活”的含义,区别在于实现场景。
 
此外,互联网风格的汽车无人机新潮概念最近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在宣布之前不久,P5无人机可以与小鹏的无人机连接。这无疑迎合了年轻一代对时尚和酷炫的内在渴望。
 
根据行业过去对应用的想象,消费类应用中汽车和无人机联动的一般逻辑是将控制界面移动到大型中央控制屏幕上,调查前方道路或现场的路况,或拍摄汽车和车主的移动情况,与社区共享,等等。
 
复制自智能汽车俱乐部。本文中的观点仅供分享和交流,并不代表本官方账户的立场。如果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