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2  2023  终于知道  1*1 

关于间隔的探索与跨过|天目里美术馆构建穿梭时空的任意门

   日期:2023-04-29     浏览:0    
 “这是一季关于距离、探索距离和拉近距离的展览。”策展人孙熳概括道。本季展览计划自三年前启动,来自三个大洲的四位艺术家与位于杭州的天目里美术馆团队面对难以逾越的现实条件被迫通过线上的视频会议、电子邮件和文件碎片进行交流,以此跨越可见的空间距离与不可见的思想沟壑。在此期间,信息技术前所未有地入侵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每个角落,化身为创作媒介、交流工具、批判对象、镜像投射、交易场所、记忆宫殿……艺术家们则带着各自的时代痕迹,通过创作如实回应。
 
构建穿梭时空的任意门,修筑跨越语言的巴别塔,也衍生出令人迷失的兔子洞。与之相对的,美术馆也在不断变化自身的角色,在逐渐僵化的度量中与创作者们一同寻找弹性空间,汇万里之差于当下一念。
 
跨越地界和语言的距离
 
达伦·贝德与李明的思想碰撞与共振
 
“跨服聊天”是艺术家达伦·贝德与李明的对话展览,两位艺术家分别生活工作在相距遥远的纽约与杭州,在展览筹备的3年间,仅能靠在微信群里互传作品和微信自动翻译来沟通合作。这场旷日持久的跨服聊天如实反映了两人各自特有的发散性视角和幽默感,亦浮现了他们对世界广泛好奇中的部分交点,在此次展览中将以6组相互对照的关键词作分类呈现:动物和比喻、价值和真空、巧合和误译、游戏和交易、数字和身体、荒诞和乐趣。
 
 
 
 
 
请输入图片描述 
 
达伦·贝德1978年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曾在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和艺术史。他的作品通常取材于多种媒介,通过看似随意的安排和物体的并置,给人以幽默或荒谬的印象。
 
李明1986年生于湖南沅江,于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他的创作多以影像和装置为媒介,相对于宏观课题,更多有关个体的情绪以及现实生活片段的剧场式表达,通过复合多变的视觉语言表现敏感的内心活动。
 
尽管两人语言并不完全相通,他们的作品却总是相互呼应。本次展览试图展现这两位思维敏捷和极具幽默感的艺术家在可见与不可见的遥远距离之间穿行的思想碰撞与共振。
 
 
 
 
 
是展览空间,也是居所
 
从微观日常中展开的奇思妙想
 
本场展览包括达伦·贝德与李明十多年间创作的约70件作品,其中不乏二人首次对外展示的新作,以及共同为展览合作的作品。这些作品共同构筑了一间名为401号公寓的居所,为观众展现一场混合影像、装置、诗歌、雕塑、行为、AR、游戏,甚至美食等丰富元素,富有微妙诗意和幽默的展览。
 
展览试图打破一尘不染的严肃氛围,通过一个日常的“住宅入口”,您将进入的是一个貌似普通,但处处有悖常理的 “家”。两位艺术家的作品碎片化地遍布于公寓各个角落,与玄关、客厅、餐厅、卧室、卫生间等功能分区对应,构建生活化的环境。达伦·贝德和李明虽不能相见,但他们仿佛在各自的平行宇宙中都曾居住与工作于此。
 
此次展出作品的诠释性信息也脱离了常规展签或导视的范式,化作需要在沿路寻找的线索、可以拾取带走的灵感碎片,亦或是主客之间相互交换、赠予、合作的请求。对于观众而言,此次观展体验也犹如一场客人被盛情邀请却无法见到屋主,只能面对着墙壁、家具和地面进行交流的跨服聊天。
 
 
 
 
折叠个体与场所的距离
 
在9189公里之外发起的探险游戏
 
“9189公里”是奥尔加·梅萨与弗朗西斯科·鲁伊斯·德·因凡特两位艺术家居住的法国欧布里镇与杭州天目里的直线距离,也是一场持续三年的对天目里的“探险游戏”。整场展览呈现出交响乐一般的充沛与流动,以7个区域、3个在地行为肢体工坊、1个表演形式的讲座为乐章,连接成光影、声音交错层叠的完整体验。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此次展览也将是艺术家组合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作为生于60年代的艺术家,弗朗西斯科与奥尔加分别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个人创作,彼时在中国,影像媒介的创作正在萌芽中,而他们则自那时起在大陆的另一端通过跨媒介、跨学科的实践,切身体验着网络和影像技术演进的各个阶段。
 
相较于追求一往无前的“新”,他们关注的是信息技术呈现出时空的无限嵌套、折叠与展开后,去中心化的碎片感观与人们朴素的线性时空观之间的冲突。因此,当这种冲突遇到了全球常态化停摆的危机,人们对“后退与原地徘徊”的焦虑被推至顶点时,同样身处困境中的他们尝试化身为“绘图师”,在9189公里之外,为天目里绘制一个也许充满错误、但却可居住与游玩于其中的认知地图。就如他们所说:“地图是定位一个集体的精确描述,是一个当边界变得模糊时的一种(虚构但有用的)叙事,但地图也充满着语焉不详或是指鹿为马的灰色地带,而这正是我们共同学习的土壤。”
 
 
 
 
 
无界的创作与观展体验
 
呈现“巴洛克式的”力量
 
本场展览不只局限于美术馆的6楼展厅内,还囊括了5楼多功能厅和地下门厅屏幕,多个空间与作品在展期内组成相互联通的容器。这里没有创作形式和媒介的区隔,亦无相互孤立的作品,转而作为不同音色的乐器,跟随着两位“作曲家”一起围绕着一个主题,合奏出紧密相扣的乐章。这是两位艺术家特典型的创作方式,他们将之比作是“巴洛克式的”力量,即用现代科技与人构建的不完美、却迷人的珍珠。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