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汽车将成最大移动终端 缺芯并非行业最大挑战?

   日期:2021-11-18     浏览:0    评论:0    
核心提示:未来的生产资料已经由硬件变成了硬件+软件。不是硬件不重要,而是没有硬件只有软件叫孤魂野鬼,没有软件只有硬件叫行尸走肉,只
 “未来的生产资料已经由硬件变成了‘硬件+软件’。不是硬件不重要,而是没有硬件只有软件叫‘孤魂野鬼’,没有软件只有硬件叫‘行尸走肉’,只有软件与硬件融合才叫‘灵魂伴侣’。”日前,在阿里巴巴云栖大会上,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表示。

当前,在“新四化”和“双碳”目标推动下,国内汽车行业正发生深刻变化,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已成为汽车产品的新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车企纷纷面临转型挑战,但与此同时也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赵福全认为,未来的汽车将会是一个智能终端,蕴含着新的商机。汽车产业转型会为车企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随着小米、苹果等互联网科技企业涌入赛道,汽车将成为未来最大的载体,成为最大的移动终端。但系统如何升级、硬件如何集成等问题还有待解决。”赵福全表示。

当前随着汽车产业“新四化”的逐步推进,新能源汽车逐渐扩大受众面,各大车企也顺势加快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步伐。在市场表现上,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拉动整体汽车市场销量的重要力量。

汽车将成最大移动终端

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3.3万辆,同比增长202%,环比增长33.6%。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81.8%,同比增长203.1%。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席专家张永伟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由原来预测的20%提升至30%以上;新的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则会从此前行业预测的50%提升到80%。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会突破8000万辆。

“从全球来看,业内将汽车革命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是汽车的电力化,下半场主要的发展特征是智能化。从中国来看,在汽车的上半场中,中国的汽车电动化发展处于全球引领地位。现在一款新电动汽车最大的差异不是体现在它是怎么造出来的,而是体现在它的智能化水平,即软件能够支撑什么样的体验、能够解决哪些智能化的方案。这是企业竞争的内在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智能化一定是现在和未来汽车革命和竞争的焦点。”张永伟说。

有观点认为,伴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推进,互联网企业、通信行业、出台平台、外部生态企业等等都会进入汽车产业,汽车将成为一个超级移动终端。

对此,赵福全表示:“在此次行业变革之中,车企要做的是一个汽车生态,而非简单的汽车产品。当下万物互联正在加速推进,汽车要作为一个生态母体出现,成为最大的移动终端。”

东风日产移动互联部部长陈文进也认为,伴随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能源、交通、互联网、高科技、政府、保险、通信等要素会完全融入一个生态之中,而汽车就是这个生态的核心要素。

需攻克操作系统等难题

尽管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汽车行业变革会形成一个新的汽车生态、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但当下,我国车企仍面临智能化转型的挑战。

如何提升车机体验、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出行需求,已成为汽车行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这也对汽车相关企业优化操作系统、提高芯片算力提出了新要求。

张永伟认为,汽车操作系统会成为大国企业发展的必争之地。但当下,国内车企在自研汽车操作系统方面,还面临国外主流系统的竞争压力。

“没有汽车操作系统就不可能建立起智能汽车的产业生态。但是现在国内车企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是选择自研还是使用国外操作系统。如果将来需要用自己的操作系统,但是在研发的时候采用了国外的操作系统,这个转型成本会非常高。”张永伟说。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教授罗蕾认为,当下从万物互联,以及汽车操控性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汽车操控系统还面临瓶颈。罗蕾表示:“汽车操控系统不仅要面向汽车操控性能、自动驾驶技术,未来整个体系也要协同起来,而且要满足整个电气电子架构的发展,所以目前还没能取得重大突破。如果未来行业能够采用开源的模式研发汽车操作系统,就很有机会取得进展。”

罗蕾相信,汽车操作系统在智能汽车或者智能交通领域会成为重要的基础平台,也会成为重要的创新平台。未来,很多技术创新会下沉并跟基础操作系统融合。与此同时,从芯片的角度来看,技术也需要与其进行融合。

今年以来,芯片短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全球汽车咨询机构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最新数据,截至10月10日,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934.5万辆,比前一周增加了约25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减产1.3万辆汽车,约占5.2%左右。

芯片短缺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增强了部分国内车企自研芯片的意愿。张永伟认为,中国汽车行业芯片消费量巨大,但本土化芯片占比较低。近期芯片短缺现象更是暴露了这一问题。不过,汽车上使用的芯片各有不同,在车联网领域应用的芯片相对容易能够实现突破,张永伟将其称之为比较容易的智能化芯片产品,而剩下的就是门槛偏高的基础性芯片。

“在这几类芯片当中,门槛较高的芯片,没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技术上不可能有所突破。但是门槛偏低的芯片能够快速实现本土化,这些产品时间窗口并不是很长。”张永伟表示,“长远看来全球芯片供应链产能能够全面恢复和释放。但当下正好是我们国内企业杀入汽车芯片市场的窗口期。”

蓝海智能董事长兼CEO李力游表示:“汽车操作系统非常重要,但它要以芯片为基础。芯片的架构和性能决定了这个新车‘新’在什么地方。做芯片要用新的方法、新的思维甚至新的公司来做,思维方式要放开,而不是简单地砸钱投入。”作为国内汽车界的年度压轴大戏,2021年(第十九届)广州车展将是企业亮相新的产品和技术,发布新的战略和规划的前沿阵地。

当前,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升级,汽车智能网联化已经从概念进入到了全面应用阶段,智能科技成为各大参展企业“秀肌肉”的重点所在。

本届广州车展以“新科技、新生活”为主题,除了有各大汽车品牌展出搭载全新智能科技配置的新车型外,还专门开辟了“未来汽车科技馆”,集中展示以人工智能、自动驾驶、5G技术为代表的未来汽车科技。

随着汽车工业技术不断革新升级,汽车智能网联化已进入全面应用阶段,在各大车展上展出的新车对此都有应用 IC photo

智能属性成新车竞技看点

官方资料显示,本届广州车展展出规模达22万平方米,共有全球首发车54辆,概念车28辆,国内外参展车企共展出新能源车241辆,展车总数达1020辆。其中,智能科技成为众多品牌新车展示的亮点。

例如,威马首款纯电轿车M7亮相广州车展,智能驾驶、智能设计以及智能交互方面的突破,成为该车型的最大亮点。威马M7配备32枚传感器,包括3个自主变焦超视距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7个800万像素超高清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以及1个独立高精定位模块,形成360°全方位融合感知网络,能够高效分析处理复杂外界信息。

长城旗下高端品牌沙龙汽车,也将在本届车展期间正式对外发布,同时带来该品牌的首款车型。官方信息显示,该品牌首款车型为纯电轿车,将搭载4颗激光雷达,欲实现“全球唯一激光全视角覆盖”。如果按期量产,这款车也将成为搭载激光雷达最多的车型。

虽然智能化常常与电动化相伴而行,但这并非是电动车的专属特性。在本届广州车展上,不少燃油车也增加了更为先进、智能的科技标签。

例如,即将亮相本届广州车展的智能燃油车福特EVOS,与传统燃油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拥有更加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FNV智能互联全网架构。该架构的特点是高度集成式系统分布设计,能够为整车在安全策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整车OTA等方面的应用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支持。

此外,别克品牌将在本届广州车展首发smart Pod智慧驾舱(概念车),该车融合完全自动驾驶技术、Ultium奥特能电动车平台和万物互联的智能移动交互生态系统;东风本田也将展出旗舰轿车英仕派,搭载Honda ConNECT 3.0智导互联系统,可实现智能语音对话、智能导航、手机远程控制、车家互联、OTA在线升级等功能。

产业链企业大秀“黑科技”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等也成为各大车企发力的重点,同时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车企纷纷加速推出智能化汽车产品。德勤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为车联网相关技术付费,其中25%~30%的消费者支付意愿超过5000元。

基于此,除了主机厂之外,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纷纷在本届广州车展中带来众多智能科技产品。

据了解,在本届广州车展期间,AutoX安途将展示无人驾驶RoboTaxi,带给用户全新的出行方式。目前,AutoX全无人RoboTaxi的运营区域已完全覆盖深圳市坪山区大小街道,成为中国首个覆盖全区、全域、全车无人的完全无人驾驶运营,也是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完全无人驾驶运营域,欲建成全域168平方公里“无人之境”。

此外,在车内智能交互领域,众多汽车厂商和科技互联网公司也在纷纷布局。比如,在汽车交互领域深耕十余年的科大讯飞,将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展示全套、全链路智能驾舱交互解决方案。

而作为国内研发汽车操作系统的头部企业之一,斑马智行将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展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数字交通的解决方案等产品。据了解,基于自研AliOS打造的斑马智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目前已经与上汽、一汽、“南北大众”等10余个汽车品牌展开合作,并应用在40多款车型、100多万辆智能汽车上。

根据IHS Markit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车市场中将有36%的新车为新能源汽车,其中,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将会搭载智能化硬件和相关功能。汽车智能化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