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尊重孩子的需求,迅速调节自己的情绪,解决掉一切影响情绪的问题

   日期:2021-12-26     浏览:0    
 “真心的爱”,会时刻注意到孩子的感受,就算在自己情绪好的时候,也知道不能允许孩子挑战原则底线,会主动给孩子立规矩,为孩子的行为思想划定边线;即便自己情绪不好,妈妈也要懂得保护孩子的感受,尊重他的需求,并迅速调节自己的情绪,解决掉一切影响情绪的问题,尽全力给孩子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如果你觉得难以应对,那多半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有的妈妈会说,“我是真的没办法啊!看见他发脾气、耍性子,好说歹说不管用,就剩吼叫和打屁股两招可以用了”。然而,并不是所有有叛逆期的孩子的家庭,都被搞得这么鸡飞狗跳的。

很多有智慧的妈妈,既能让孩子发泄了自己叛逆期所带来的情绪变化,又合理地解决了因此而来的问题,孩子变得轻松了,妈妈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烦恼。孩子在很多情况下会“得意忘形”。比如玩得太兴奋了,他会暂时忘掉其他,只顾着让自己开心,言谈举止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出格;比如取得了优秀成绩,一时间兴奋异常,放纵起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成年人往往会更“理智”一些,一下子就能意识到,“这样不好,这种行为不对,需要纠正”。

接着就会很直接地提醒或者说训斥孩子“怎么这么没规矩”。从成年人的心理来看,这是一种“防止孩子乐极生悲”的提醒,我们希望孩子能收敛一些,不要因为高兴就变得毫无原则。但是我的建议是,在孩子正高兴的时候,不要去责备他。责备处于兴奋状态的孩子,无疑是给他的热情泼一盆凉水,也会让他的情绪产生巨大的波动。在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想先考一考各位家长,知道下面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yyds、绝绝子、给力、点赞、原谅色、打call、尬聊、干饭人、干饭魂、奥利给……

是不是都感觉很眼熟,或者说耳熟?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会看见这些表达,甚至有可能经常从孩子的口中听到这些表达?

当时您是什么感受呢?

1

前几天,小编在网上刷到了一个视频,一位班主任朗读班上同学的作文《我的班主任》。

不得不说,这一届孩子们「黑」起自己的班主任真的是毫不手软,金句频出:

他的腿跟鲁班 7 号一样。

他有着 39 岁的高龄,长得有点像网上的高质量男性。

他的发丝在衣服上、讲台上,在作业本上、课桌上,就是不在自己的头上。

从「鲁班」、「人类高质量男性」这些网络热词,不难看出:

孩子们都是 5G 冲浪选手,和老师的关系也不错,不然也不敢这么大胆。

不过,除了清一水的夸赞,也有人担心:

网络对现在孩子的影响是不是太大了?这些网络用语在作文里使用,是不是不太合适?

现在好多孩子张口「干饭人」,闭嘴「扎心了」,操场上疯跑都会大喊「奥利给」……

连正式的书面语,比如写作文,各种梗,各种网络词汇,纸上满天飞。

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时间过得好快鸭!”

还有的中学生在作文中写着:“扎心了”“干饭人、干饭魂”“我的祖国,yyds!”……

看到“鸭”(呀)、“yyds”(永远的神)等字眼,正统的语文教师或许无论如何都不会觉得舒适。

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将这些语言运用在作文中,就像嘴里蹦出口头禅一样自然、浑然不自知。

这种依赖于网络上「短平快」的语境,必然会无形中影响孩子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和深度思考能力。

2020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7.4%的受访者认为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代际沟通更加困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绝大多数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能力是退化的。

有时我们不再需要用文字去描述,比如看到美景,你会把它拍下来,这让人更不会去思考怎样创造新的表达方式。

现在大家夸人,习惯用一套固定的句式,或者用很多夸张的语气词。再比如大家遇到好笑的事情只会说“哈哈哈”。

但其实我们的汉语中有丰富的词汇供人们表情达意。

2

其实,文章一开始列举的网络用语还算是偏趣味、中性的词汇。

伴随着网络语言井喷式的增长,还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健康的网络用语,如“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生造晦涩的词,“昂丝”“绿茶婊” 等低俗的词,这不仅对网络语言自身,更对社会语言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而当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接触到这些不健康的词汇,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中时,则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也许会说,既然网络用语这么多问题,是不是不让孩子使用就可以了呢?

诚然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指望「一刀切」也不现实。再者,无论年纪大小,都有权利在言论自由范围内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

比起抵制,引导孩子去正确使用网络用语才是关键所在。

了解,区分,抵制不良用语。

首先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网络用语都是积极向上,值得传播使用的。

其次家长自己在这方面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知道哪些网络造梗是无伤大雅的,哪些是恶劣低俗,要坚决抵制的。

然后去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规避一些不好的影响。

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日常生活中,偶尔灵活运用一些新鲜生动、符合大众口味的网络词汇也未尝不可。

但是到演讲、写作文这种正式场合,网络用语的出现就不是特别合适。

这些场合本身就要求比较规范的语言,而且也不是所有网络用语,都能「流行」到人尽皆知的,一不小心就会让大家不明白你到底在说什么。

如果老师看到孩子的作文,却理解不了含义,就很尴尬了。

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明确使用的界限和场合,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必须提一点,家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网络用语的使用,有的家长自己就是网络重度用户,不论是和朋友打电话,还是和孩子沟通,网络用语信手拈来,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网络用语就是正常的沟通语言,给孩子带来不好的示范。

3

前段时间的东京奥运会上,但凡有奥运健儿摘得荣誉,网络空间上至主流媒体,下至普通网民,都是清一色地喊出“yyds”。

这样的表达毫无技术含量,更缺乏文字趣味,却成为许多人唯一的选择。

而这正是语言表达能力匮乏最直接的体现。

一个人语言匮乏,除了受环境的影响,更本质的原因,还是思想的贫瘠。

毕竟头脑有汪洋,才能舌若灿莲,妙笔生花。

若想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

现在很多父母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只是会强制性地把阅读当成一种任务下达给孩子,孩子读没读,读成什么样,则完全不管。

这样是培养不出爱阅读的孩子的。

首先,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个“阅读角”,为孩子提供可以静下心来阅读书籍的空间。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能自己一天到晚玩手机,而强制性要求孩子喜欢读书。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一起阅读的时间。

对不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家庭的氛围,父母的示范,会起到不言而教的作用。

阅读之后,父母可以经常性地和孩子沟通交流读书的感受,让孩子学会去理解书中的内容,提高表达能力。

重视孩子写作习惯的培养。

在网上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些孩子有特别出色的写作能力,除了广泛的阅读,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也特别注重写的能力的锻炼。

除了阅读,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写日记。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两三百字的短文,不需要太长,也不用写得多好,只要「具体、真实,让别人能看得懂」就好。

这样的表达训练,孩子很容易就能完成,不仅可以培养善于总结的能力,还能从中获取表达的勇气和自信。

在这个基础上,等孩子大一些,可以让他们学习一些技巧上的东西,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

4

网络用语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无法割裂,也无法阻止。在这个过程中,未成年人因为交际及其他心理因素会自然而然地被各种“梗”所吸引,并大量地模仿、戏谑和再创造。

如果知道如何“好好说话”而选择“不好好说话”,暂且称为个性;但如果压根不知道“好好说话”而玩梗过度,那么便是中文素养的严重缺失,乃至会思想浅薄化、思考被动化。

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其中积极的一面,应鼓励并促进其发展;对于其消极的一面,要采取措施防控。

我们的语言不需要被“保护”,但是,中文之美、经典之美值得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去使用。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