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氢能源能引爆万亿产业链吗?

   日期:2022-01-11     浏览:1    
 临近冬奥会,氢能源概念股又火了。

因为这一届冬奥会,大量采用了氢气能源,从火炬的燃料,到冬奥会的氢燃料汽车都有其身影。

另外,我们看到,不管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政府,也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氢能源的发展。

氢能源能否像锂电带动万亿市场呢?

能源转型的重要拼图

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 319.8 亿吨,较上世纪末增长38.4%。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关系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

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公约明确了世界各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此后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巴黎协定等会议信息明确了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安排,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 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以内,该目标在2021年格拉斯哥大会得到强化。

对比美国和欧盟通过50-70年左右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变,我国划定的目标时间仅为30年,需依靠更强有力的政策和更高的执行力度。

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原油、天然气占比分别为56.8%、18.9%、8.4%,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占比仅有15.9%。加快能源转型速度已经迫在眉睫,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不可或缺。

三大优势决定了发展氢能是大势所趋。

第一,氢气热值是常见燃料中最高的,可达142KJ/g,这一水平大约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这意味着,消耗相同质量的能源,氢气所提供的能量最大,顺应汽车轻量化的大趋势。

第二,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完全无污染,能够真正实现理论意义上的零碳排放。我国在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可再生一次能源,结合水电解制氢技术,可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清洁低碳,使氢能成为连接不同能源形式的桥梁。

最后,储量丰富,氢元素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水资源中蕴藏着大量可供开发的氢能。

2002年发布的“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我国便确立了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为“三横”的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研发布局。

2020年10月27日,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提出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10万辆左右,到2030-2035年,保有量达100万辆左右。

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1万辆,销量为1177辆,可见未来五年氢燃料电池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储能为氢能发展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目前储能可分为电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而氢储能是非常有前途的。氢气是一种极佳的能量存储介质,既能以气、液态的形式存储在高压罐中,也能以固相的形式储存在储氢材料中。除此之外,氢储能的能量密度高,是少有的能够储存百GWh以上的能量储备技术,而且可同时适用于极短或极长时间供电。

透析产业链

氢能产业链复杂绵长,主要包括“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存在诸多技术工艺,而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整体落后。

目前主要的制氢技术包括工业尾气副产氢、电解水制氢、化工原料制氢、化石燃料制氢等,用化石燃料制氢效率高,但碳排放高,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无污染,但效率低。

理论上绿氢才是未来真正的清洁能源,但现在我国氢气来源目前仍以煤制氢为主,占比高达63.5%,工业副产制氢为21.2%,天然气制氢为13.8%,水电解制氢占比仅为1.5%。

水电解制氢技术工艺路线包括碱性电解制氢(AWE)、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PEM)、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SOE),其中在我国AWE已实现充分产业化,PEM初步商业化,而SOE尚处于初期示范阶段。

PEM电解槽是电解设备的核心,其在制氢系统总成本中的占比近50%。但截止到目前,PEM电解槽的核心技术和规模化生产厂家均在海外龙头公司手中,包括Nel(德国)、ITM Power(英国)和康明斯(美国)、西门子(德国)等厂商。

氢气制取后可通过储存和运输至加氢站或应用终端,实现高效利用。氢气的储运为氢能产业链利用的关键环节,目前氢气的主要储运方式包括气态储运(长管拖车、管道)、低温液态储运、有机液体储运、固态储运等,目前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压气态储氢主要载体为高压储氢瓶。

国外已经开始使用质量更轻、储氢密度更高的IV型瓶,而中国的IV型瓶尚处于研发过程中,目前以35MPa和 70MPa 的Ⅲ型瓶为主;IV 型瓶相较III型具有质量更轻、成本更低的优势,未来有望成为车载储氢瓶的主流。此外,储氢瓶外部包有一层高端碳纤维,而该材料主要依赖从日韩进口。

加氢站是燃料电池车氢能源供应的保障,但该环节成本较高。

在国内建设一个日均加氢量500kg的35MPa固定式加氢站的建设成本约1200万元,大型加氢站的建设成本甚至能达到4000万元。

2020年底,全球合计建成540座加氢站(公共加氢站+私人加氢站),其中日本、德国、中国大陆、美国、韩国加氢站数量位居全球前五,分别为137座、90 座、85 座、63 座、52座。

国内加氢站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来负责。加氢站的核心三大件为压缩机、储氢罐、加注机,虽然国内已具备加注机整机研发集成能力,但加氢枪、拉断阀、流量计和高压阀门管件等管件零部件依赖进口,压缩机方面的国产隔膜式压缩机可靠性尚待验证。

2020年,加氢站的氢气售价约为10美元/kgH2(约67元/kgH2),对应氢动力汽车的百公里成本约65元,相比之下,电动车的百公里成本约10元,汽油车的百公里成本为33元。

综合来看,各个环节高居不下的成本是阻碍氢能大面积普及的根本原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氢能产业链的主要发展目标就是降成本,投资布局的方向也要围绕这一基调展开,重点是设备国产替代所带来的成本下降环节。随着最新补贴退坡政策的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创新为王、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及补贴方案。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2022年12月31日后上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给予国家补贴。这意味着,2022年将是中国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最后一年。

补贴退坡,新能源车如何继续“上坡”?上海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从新势力车企到宁德时代等零部件公司,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都在谋划应对后补贴时代。业内专家指出,靠政策红利成长起来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业,现在到了该“断奶”的时候。除了短期的涨价和保价等措施外,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强劲动力。

退坡声至,涨价潮来

根据最新补贴方案,2022年1月1日起,续航里程300公里(含)至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补贴0.91万元,较2021年减少0.39万元;续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补贴1.26万元,较2021年减少0.54万元;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补贴0.48万元,较此前减少0.2万元。

特斯拉已经在2021年12月31日宣布,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后轮驱动版售价分别上调1万元和2.1万元。由于Model Y价格上涨后全系售价高于30万元,无法享受国家补贴政策。

“你如果提前一个月以上订车,还有可能拿到2021年补贴,现在已经不可能了。”特斯拉门店销售人员对记者说。特斯拉中国有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相关车型涨价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有关。

记者走访发现,小鹏、威马等多家新势力车企门店的展车都被提前抢购。小鹏汽车一家门店原本有4辆展车,3辆已在2021年12月初卖出;威马汽车门店内唯一一辆威马W6也已售出。

为应对补贴退坡,部分车企除了涨价还采取临时保价政策。蔚来汽车的最新购车补贴方案显示,在2021年12月31日(含)前支付订金购买ES8等车型,且在2022年3月31日前提车的用户,可依旧按照2021年国补标准享受补贴。小鹏汽车也表示,2022年1月1日-10日支付订金的用户可享受与2021年一样的补贴政策,差额由公司承担。

市场表现,有喜有忧

“2022年元旦后的一周内,我们店卖出了20多辆新车。”华为上海中庚漫游城门店销售人员透露,由小康股份和华为在2021年12月底联合推出的华为鸿蒙智能新能源车“AITO 问界M5”目前在该店跨界销售,虽然定价达到28万元,超过特斯拉Model 3,依然吸引了部分华为门店客流对新能源车的注意,并且在2022年补贴退坡新政公布之后延续了不错的销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产销继续创新高,1-11月累计产量超过300万辆,销量接近300万辆。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1-11月中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渗透率已经提升至12.7%。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宁德时代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看好中国新能源车后续发展,将加大对锂湖等资源的收购。

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分析认为,相关部门同时发布2022年补贴退坡及2023年补贴取消的政策,并不会打击短期的新能源车市场。对需要购买新能源车的潜在用户来说,目前政策将促进他们在2022年出手购车,以享受最后的补贴。

在梅松林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正在经历逐步从政策驱动(补贴)转向市场驱动(无补贴)的历史性转变。很多中高端新能源车消费者的购买顾虑,正从购买成本转向使用便利性,尤其是充电设施的便利性等。

当然,补贴退坡的局部阵痛依然存在,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此前作为新能源车销量担当的微型电动车。根据上汽通用五菱日前公布的数据,旗下宏光MINI EV、五菱Nano EV、KiWi EV等微型电动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75万辆。

业内专家指出,对于售价在3万元至8万元的微型纯电动车来说,其目标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很高,即便几千元价差,也会影响其决策和购买力。车企要想保住微型电动车销量份额,只有掏钱补贴。可是,这类新能源车的单车利润一般也只有几千元,如果车企去补上补贴退坡的差价,利润就会大受影响。上汽集团有关人士就对记者介绍,上汽通用五菱的电动车虽然销量高企,但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单车利润不高,主要靠新能源积分作为变现补充。

唯有创新,才能“上坡”

业内专家对记者直言,靠政策红利成长起来的中国新能源车企到了该“断奶”的时候。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基本达到了当初预期,补贴政策也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中汽协总工程师叶盛基指出,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已经到了进一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据介绍,中央财政从2009年开始就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迄今已长达12年。而按照原计划,2020年就曾打算将补贴取消。但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相关部门决定改用梯度退补策略,即从2020年开始,每年以10%、20%、30%的比例下调补贴额度,持续到2022年。补贴延续的确促进了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也培育了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指出,展望2022年,预计汽车行业需求稳健增长,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化加速推进。在产业大变革背景下,车企乃至产业链都面临创新与重塑,能够快速迭代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是重要抓手,也是相关公司业绩估值爆发的核心驱动力。

2022年1月5日,广汽集团旗下广汽埃安举行“2022年首场元宇宙新车发布会”,宣布全球首款千公里续航纯电动车AION LX Plus上市,补贴后售价为28.66万元起。据广汽研发人员介绍,经过5年技术攻关,广汽埃安攻克了硅负极材料在大型动力电池上的应用性难题,首创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并基于此将电动车综合工况续航提到千公里之上。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智己、飞凡等新能源车上使用新的自研技术。

“技术创新才是核心驱动力。”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方寅亮对记者表示,虽然补贴进入退坡尾声并将取消,但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未来还是会快于预期。当然,国内新能源车公司要想健康发展进而拥有全球竞争力,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附加值,没有捷径可走。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