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2022 

比亚迪上榜世界500强:一种非“特斯拉”式的发展路线

   日期:2022-08-10     浏览:0    评论:0    
核心提示:世界500强有7家中国车企,全球车企有25家。这家成立于1995年2月、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比亚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涵盖
 世界500强有7家中国车企,全球车企有25家。这家成立于1995年2月、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比亚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涵盖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子四大产业。
 
当然,从今年比亚迪的实力表现来看,这样的结果真的不意外。
 
500强榜单的核心要素?
 
1995年,《财富》杂志首次公布了涵盖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的《财富》世界500强名单。
 
本次排名的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销售收入、企业统计数据透明度高、公司治理独立、以美元计算排名统一、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相关信息。
 
到2022年,有145家中国公司上榜,包括比亚迪在内的7家汽车公司。
 
因为销售收入是核心指标,庞大的汽车集团无疑占据绝对优势。包括大众、丰田等国外汽车集团巨头,中国五大汽车集团均榜上有名,而日本的马自达和斯巴鲁今年已从榜单中消失。
 
 
来源:来自网络
 
所以即使市值超过丰田,特斯拉去年也只是上榜500强。然而,特斯拉去年排在第392位,今年已经上升到第242位。规模效应非常明显。
 
国内上市车企中,这次除了吉利和比亚迪,五大车企集团排名全部下滑。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新能源企业,已入围500强榜单。对于今年开业的比亚迪来说,几乎是众望所归。
 
 
来源:比亚迪汽车
 
这是全球第一家宣布停产燃油车的中国民营车企,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国际都开始有影响力。不仅是对新能源技术路线发展的肯定,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影响力跻身国际排名,对比亚迪自身也意味着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前7个月,比亚迪累计销售80万辆,已经超过去年全年77万辆的销量。毫无疑问,按照比亚迪今年的表现,从营收的角度来看,比亚迪明年的500强排名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接下来,积极改善产品结构。
 
当然,从500强车企利润率的表现来看(该指标基于2021年的财务数据),比亚迪只有1.4%,特斯拉已经超过10%。
 
换句话说,上市的中国车企普遍面临着利润率低的问题。但从比亚迪的角度来看,完成规模跃升后,接下来就是产品结构的问题。
 
比亚迪也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从7月销量来看,比亚迪单月销量达到16.25万辆,同比增长183.1%。
 
其中,定位在20-30万区间的韩家,7月份已经超过了定位在15万区间的比亚迪袁家。并且在20-30万的纯电动车细分市场,比亚迪韩EV的销量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远超P7。在中级纯电动车市场,比亚迪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
 
 
韩家1-7月销量变化来源:比亚迪汽车
 
同时,比亚迪还在增加中高端车型的比例。7月底,海洋系列中,同样定位于Model 3同一细分市场的海豹正式上市。对比亚迪特斯拉细分市场的颠覆作用将进一步释放。
 
事实上,比亚迪今年产品结构的调整已经显现出盈利能力。7月,比亚迪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亿元-36亿元,同比增长138.59%-206.76%,扣非净利润25亿元-33亿元,同比增长578.11%-795.11%。
 
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很可能超过去年全年。
 
比亚迪特斯拉:另辟蹊径
 
特斯拉7月在华销量为2.82万辆,比亚迪7月销量为16.25万辆。但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比亚迪和特斯拉产品悬殊的信号,而是反映了两者在管理层面的本质区别:
 
特斯拉追求极致的生产效率,把很多汽车打造成了一个计算节点;比亚迪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产品帝国,与前者有着显著的不同。
 
无论从规模还是利润率来看,毫无疑问比亚迪都会和特斯拉相提并论。但从发展历史来看,比亚迪定位新能源路线较早,这意味着在市场成熟之前,比亚迪需要走很多弯路。
 
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比亚迪,更习惯于把握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自1995年进入汽车市场以来,从中国汽车消费的缓慢起步,到整个市场向新能源市场化的转变,比亚迪也是一步步走出入门级车型,依靠三家电力公司的技术能力站稳了脚跟。
 
当然,比亚迪也不一定要照搬特斯拉的发展路线。毕竟比亚迪在国内对各个细分市场的把握远比特斯拉有优势。
 
规模的推进终究要靠国际市场。
 
近日,比亚迪宣布将参加10月份的巴黎车展。与2008年相比,比亚迪在日内瓦车展上首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现在,比亚迪凭借成熟的技术能力,不仅部署了包括海豹、海豚、宋PLUS、元PLUS在内的全球车型进入日本和欧洲市场,还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特点推出了相应的产品。这意味着比亚迪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高的产品灵活性。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