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2023  2022 

二季度我国企业薪酬持续增长?北上深平均月薪过万

   日期:2021-07-02     浏览:3    
 二季度我国企业薪酬持续增长,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平均月薪过万,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涨幅高于外资和合资企业。

前程无忧最新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薪酬调研报告》(报告)称,2021年第二季度27个热门城市平均薪酬(指当季总收入的月平均值,不包括年终奖在内)环比继续保持上涨,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领跑全国的同时,非一线发达城市薪酬涨幅也保持了强劲势头。

具体来看,北京平均月薪为11389元,上海为11030元,深圳为10442元,广州紧随其后为9714元。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长三角占了6席。成都、重庆、青岛等新一线城市薪酬涨幅也较大。

报告认为,随着双循环展开、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势头,当前企业经营已经基本摆脱疫情影响,进入平稳阶段,加之部分企业在第二季度中保持调薪动作,造成员工收入持续增长。同时,近年来非一线发达城市经济始终保持较高的活跃程度,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才需求也随之增长,进一步带动了企业人员薪酬水平的增长。

在企业内部,各层级的员工薪酬均比上一季度有所增长,其中普通员工层级薪酬的增幅略高于其他层级。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依然有一定比例的企业进行年度薪资调整,而随着企业经营陆续恢复平稳,为稳定日常生产经营,企业调薪策略向普通员工倾斜具有一定普遍性。

从不同性质的企业来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薪酬涨幅继续领跑其他性质企业。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认为,近年来国内企业发展速度迅猛,实力的增强以及激烈的人才竞争促使民营企业不断提升薪酬水平;而国企薪酬水平逐步市场化,也造成薪酬涨幅增速较快。

从行业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薪酬涨幅前五行业依次为汽车行业、餐饮行业、通信/电信行业、交通/运输/物流行业、贸易/进出口行业。

冯丽娟认为,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国内车企快速崛起,相关行业人才炙手可热,同时其薪酬涨幅也随之提高;而在国内疫苗接种大面积展开,餐饮行业相关限制逐步解除的当下,大众聚餐娱乐活动呈现恢复性增长,行业人才需求与薪酬涨幅提高。继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诞生后,有关中国第二个湾区究竟花落谁家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

在众多竞争者中,浙江的表现一直最为显眼。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发布的一则区域发展课题采购公告中提到“浙江将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计划启动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建设”,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第二湾区”的话题上。

三座城,唱一出戏

6月15日,浙江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课题2021年第一批选题的采购公告。此次公布的9个研究课题项目当中,就包括“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根据资料介绍,这项研究将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功能定位为切入点,发挥浙江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两大特色,加强浙江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浦东新区的联动,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对标国际湾区高水平建设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

公告还特别提到“开展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重大问题研究”已列入国家发改委2021年工作要点,开展本课题研究既是认真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完成好国家发改委交办浙江省发改委重点研究任务的具体行动,下一步将争取国家发改委支持确立建设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

湾区经济这一概念,并不是这一次才出现在浙江的发展规划中。早在2018年,浙江省政府就已经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抓好大湾区建设”。

2021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工程,推进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建设。

的确,打开中国地图,从地理上看,除了长三角一带形似喇叭口的杭州湾地区之外,很难再想到更能符合对“中国第二湾区”想象的地区——这一地区分布着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经济发达城市。杭州湾两岸是长三角的“金南翼”,而杭绍甬又是杭州湾的“金南翼”。

上海市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联动”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主题。上海与杭州联动,可以发挥长三角数字经济引擎的作用;上海与宁波海港联动,沪杭甬地区的各机场和海港相互联动,可以打造世界级口岸经济。

不难看出,三者互为融合、互为支撑,的确潜伏着巨大的互动能级。

杭沪甬vs粤港澳

按照定义,湾区经济是以海港为依托、以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因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既然也是湾区,沪杭甬湾区免不了要被拿来跟粤港澳大湾区比试一番。

以“沪杭甬湾区”作为关键词,在知乎平台上进行搜索,会发现大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销号在吹捧沪杭甬湾区给当地经济带来的红利。

有人列出了世界三大湾区——作为金融湾区的纽约湾区,作为产业湾区的东京湾区,作为科技湾区的旧金山湾区,连同我国的粤港澳湾区和沪杭甬湾区,发现沪杭甬湾区的面积是最大的,有7.39万平方公里,人口也最多,有将近8000万人口,都超过了粤港澳湾区。

从经济总量来看,沪杭甬湾区的10个城市在2019年的GDP折合1.36万亿美元,与粤港澳、纽约湾区相当,但如果从人均GDP来看,沪杭甬湾区的17132美元,不仅远低于世界三大湾区,就算是和粤港澳湾区相比,也存在一定距离。

综合观察分析和评论会发现,沪杭甬湾区相比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非常清晰:长三角地区财富的分配更加合理有序,而珠三角西岸发展程度明显不如东岸,龙头城市也主要位于东岸;长三角教育资源的积累更为深厚,一流名校和研究机构林立,而广东的教育基础一直比较薄弱,科教文化的短板也制约着经济的转型升级。

龙头依然在上海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沪杭甬湾区不能和粤港澳大湾区相提并论。

赛迪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才是国家重大的区域战略,而从国家层面来讲,区域发展和协同发展战略是分层次的,沪杭甬湾区的规划属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下的都市圈战略,和粤港澳湾区并不在同一个战略层次上。

事实上,在长三角内部,各大城市群雄并起,上海提出了“上海大都市圈”,江苏也在力推“南京都市圈”。而沪杭甬湾区战略,只是浙江省单方面提出来的,更像是浙江对自身发展的战略定位。

王高翔认为,在国家重大的区域战略下,一些城市提出协同发展,是目前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例如南京提出的“南京都市圈”,就将安徽的许多城市纳入其中;成都提出的“成都都市圈”,希望推进“成德眉资一体化”发展。无论是“南京都市圈”,还是“成都都市圈”,事实上都是建立在更大的国家区域战略基础上。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