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河南:到2025年努力建成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日期:2022-05-22     浏览:0    
 根据20日“河南发布”的微信公众号,河南省人民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过150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40%以上,力争打造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力争推动全省汽车产值达到5000亿元,零部件产值达到5000亿元,销售和增值服务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电子控制、车辆操作系统和智能网络化车辆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协同控制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全文如下:
 
河南省人民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粤商办[2022]4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和机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抓住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机遇,加快融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我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经省同意,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1、一般要求
 
(1)指导思想。以新时期中国特色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保障”,实施“十大战略”,坚持引导与市场引领相结合,存量与质量增值相结合,外部引进与内部教育相结合,坚持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源水平,构建产业生态,促进产业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广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优质发展。
 
(2)产业布局。以郑州为中心发展整车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乘用车、乘用车和卡车;产业基础好的地方将重点发展配套产业,引进和培育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努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郑州城市群(以下简称郑州城市群),重点发展燃料电池卡车和公共汽车,加快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强、工业化水平高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配套设施齐全,示范应用领先。以郑州、许昌、鹤壁、焦作等城市为重点,加快建设智能网络化汽车示范应用基地。
 
(3)主要目标。
 
一是产业规模突飞猛进。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过150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40%以上。着力打造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力争推动全省汽车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零部件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销售和增值服务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2、关键技术突破。到2025年,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电子控制、车辆操作系统和智能网络化车辆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协同控制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
 
3、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支撑能力将显著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氢能存储、新材料等产业将融入新能源汽车的整个产业链,基本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4、基础设施保障有力。到2025年,全省充电(置换)和加氢(储存)的技术水平、设施规模和运行质量将显著提高。建设5000多个集中充电(置换)电站、15万多个充电桩和100多个加氢站,实现重点应用领域全覆盖。
 
公共领域的绿色替代方案。到2025年,除应急车辆外,新能源汽车将基本用于全省城市建成区的公交车、巡逻出租车和渣土运输车、水泥罐车、物流车、邮政车、环卫车和在线出租车;重型货车、工程车绿色替代率达到50%以上。
 
2、主要攻击方向
 
(1)展开车辆比例。
 
1、提升新能源客车的竞争优势。依托宇通客车公司的技术研发和竞争优势,提高我省新能源客车的市场占有率。鼓励客车制造商扩大轻型客车产品,扩大其在细分市场的份额,如居民车、校车、公务车和特殊医疗车。积极开展智能网络化客车道路试验示范应用,提高新能源客车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抓住郑州城市群和“郑边罗浦氢气走廊”建设机遇,大力发展燃料电池公交车。(责任单位: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公安厅、交通厅)
 
2、扩大新能源乘用车规模。依托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乘用车郑州分公司、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奇瑞汽车河南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优质车型,加快兴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的生产和生产,扩大中高档乘用车产销规模。加强与上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比亚迪集团等企业的合资合作以及汽车制造业新生力量,优化乘用车产品结构,提高产能利用率。(责任单位:省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科学技术厅)
 
3、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依托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宇通商用车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大皮卡和轻型卡车的市场份额,提升中重型卡车的竞争优势。加快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宇通新能源商用车基地、河南福田志兰新能源商用车二期等项目的生产和生产,培育形成新能源卡车产业基地。(责任单位:省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厅)
 
(2)加强配套产业建设。
 
1、打造千亿级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围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智能传感器、汽车芯片、汽车电器、汽车线束、连接器、车联网、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零部件、模块和软件研发生产企业,加快发展中高端汽车电子产品和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汽车电子的本土竞争力支持能力。推动郑州、洛阳、鹤壁、许昌等地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汽车电子电器集聚地,打造千亿级汽车电子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打造千亿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依托骨干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快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和电池管理体系的技术创新,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锂电池、钠电池和燃料电池系统的技术突破,加快石墨烯阴极、纳米硅阴极、固态动力电池、锂硫电池技术等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动力电池企业转型升级,扩大产能,引进和培育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千亿动力电池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
 
3、打造百亿级电气电子控制产业集群。抓住电机及电控龙头企业产业布局机遇,以郑州都市圈为主要承接地,引进和培育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等重大项目,推进永磁电机及其控制器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优势企业开发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等产品,完善产业链,加快形成500亿级电机和电子控制产业集群。(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改委、商务厅)
 
(3)提供卓越的增值服务。
 
1、建设枢纽汽车销售及进出口配送中心。依托郑州都市圈,吸引行业龙头企业设立区域销售中心,加快发展生产性物流,扩大辐射半径,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郑州)的优势,提升整车进出口能力,推动郑州建设中国重要的整车进出口基地。(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发改委)
 
2、大力发展售后服务。坚持按产办展,以展促产,打造车展品牌,扩大车展经济规模。整合和规范售后市场开发体系,强化服务增值,加快发展售后服务、美丽服装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充电(换)电、废品回收等汽车服务业。(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部、河南省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局)
 
3、培育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重点抓好新能源汽车的购置、使用、报废和更新,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政策。支持重点生产企业设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鼓励新能源汽车下乡,促进新能源汽车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地方财政、河南省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局)
 
3、关键任务
 
(1)加强技术研究。
 
1、加快整车集成技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健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产学研用协调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共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集高端人才,提高汽车控制、智能网络连接、CAE(ComputerAidedEngineering)仿真、集成匹配等技术创新能力。(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改委)
 
2、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依托省新能源与智能网络化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研究院、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院、省低碳能源技术试点基地、新能源电池试点基地,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和大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机制。加强创新联盟(联盟)建设,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的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支持建设国家公共服务平台检测认证示范区(中牟)和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检测中心(五指)。(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改委、市场)
 
3、加快智能网络化车辆核心技术研究。推动复杂环境融合感知、智能网络决策与控制、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依托中原科技城的引进和培育,拥有车载智能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和定位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企业将在环境感知、智能决策、智能通信、智能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实现产业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改委、商务厅)
 
4、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攻关。依托省级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燃料电池系统和车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重点企业加快绿色制氢、氢能储存和运输等应用支撑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加氢站和车载储氢装置。鼓励利用风电、光伏、生物质等进行绿色制氢,支持氢气制备、储氢、运输和加注设备的发展,促进氢能产业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发展。(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厅)
 
(2)壮大优势企业。
 
1、突出龙头和骨干企业。研究组建省级汽车产业投资集团,整合新能源汽车资源,振兴汽车产能。支持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财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和专业企业集团。支持汽车企业通过技术、品牌、股权投资、产能合作等方式联合开发生产产品,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责任单位: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改委、市场)
 
2、加快培育“专、特、新”企业。以传感器、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器、软件算法、连接器、保险丝盒和连接器等细分领域为重点,大力推广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先进基础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加快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特、新”企业,努力培育一批制造业个人冠军和“小巨人”企业。(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加强推广应用。
 
1、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示范和应用。全国城市建成区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和环卫车所有与平台相连的旅游出租车和网络出租车均采用新能源汽车。省市党政机关每年新增更新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采购比例不低于50%。以乘用车为应用牵引,货车为主要应用场景,乘用车为辅助,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打造河南氢能文化、旅游、物流示范名片。(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文化旅游厅、发改委、公安厅、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2、开展智能网络化车辆示范应用。鼓励智能互联车辆在公共交通、环卫、物流、租赁等大型矿山、机场等封闭场所的示范应用,支持企业建设或升级新能源和智能互联车辆云控制数据平台。以打造世界级智能网络汽车品牌大赛和全球智能网络汽车交流平台为目标,举办中国(郑州)国际智能网络汽车大赛,积极营造智能驾驶产业生态环境。(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交通厅、发改委)
 
(4)改善基础设施。
 
1、加快充电(置换)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居民区自用充电桩和事业单位、企业、工业园区、停车场充电(置换)设施建设,加快干线公路服务区快速充电设施布局,积极推进公共区停车场集中充电(置换)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充电(置换)设施建设。围绕港口、物流等高利用场景,研究布局专用车辆共享换电站,探索换电服务共享模式。(责任单位: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2、有序推进加氢设施建设。研究规划郑州城市群加氢站建设,制定加氢站建设监管措施和专项规划,完善加氢站建设、运营和安全管理机制。根据氢燃料供需需求,指导企业建设加氢基础设施,提高安全运行水平。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综合石油、天然气、氢气和电力供应服务。(责任单位:省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应急部门、自然资源厅、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3、推进智能路网设施建设。及时修订《省级智能联网车辆道路试验示范管理办法》,分阶段、分区域推进现有道路基础设施的适应性改造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和改造相关标准,加快管理平台建设。(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安厅)
 
(5)促进综合发展。
 
1、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仿真、管控等核心产业软件的开发与集成,开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应用示范。加快产品生命周期协同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支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示范平台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推进“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培育供应链服务型企业,提供专业化、集成化生产。(责任单位:省工信厅、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
 
2、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一体化发展。支持郑州市建设国家车联网试验区,加快重点地区交通设施车联网功能转型和核心系统能力提升,推动智能互联车辆、道路基础设施、车联网通信网络等跨区域、跨平台互联,运输应用服务和身份验证。加快车联网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构建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体系,推广商用密码应用,加强车联网通信安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交通管理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3、促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源的互动。探索开展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能源互动示范应用,协调新能源汽车的充放电和电力调度需求,综合运用用时电价等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能源高效互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用电成本,提高电网调峰调频、安全应急响应能力。(责任单位:省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厅)
 
4、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与氢能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构建低碳、智能、安全的氢能供应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工业副产氢精细净化,提高车用氢质量,推动工业副产氢向绿色制氢转变。建立智能调度系统,促进加氢站实时负荷监测、供需预测和信息共享一体化。深入研究加氢站和油(气)氢联合站的安全防护技术,构建氢能供应全过程的安全标准体系。(责任单位:省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应急部门)
 
4、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导产业布局,研究完善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动重点任务的落实。
 
(2)加强政策支持。协调财政资金和专项资金,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根据产业发展目标,研究制定驱动力强、示范效果好、覆盖面广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措施,努力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统计体系,加强监测和动态研究判断。以前的政策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3)加强人才支持。优化人才政策,积极引进新一代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和汽车智能终端领域的创新团队和顶尖人才。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加强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输送汽车工程技术和工业技能人才。
 
(4)加强项目驱动。坚持项目为王,深化合作,密切跟踪投资趋势和布局需求,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对…重要对于新能源汽车项目,应加强要素保障,对拟建项目应提前进行土地整理储备。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推动从加工制造向合作研发、营销、品牌培育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升级。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