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贾跃亭又双叒叕被拆穿,FF到底姓不姓贾?

   日期:2022-02-07     浏览:1    评论:0    
核心提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命年犯太岁,犯太岁者流年不利、诸事不顺。但刚刚熬过牛年、迎来虎年的贾跃亭并没有因为本命年的结束而转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命年犯太岁,犯太岁者流年不利、诸事不顺。但刚刚熬过牛年、迎来虎年的贾跃亭并没有因为本命年的结束而转来好运。

就在这个虎年春节的第二天,贾跃亭的“美国骗局”遭遇了全方位的曝光——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独立董事特别委员会完成了先前宣布的对不准确披露指控的调查,调查发现,公司投资者声明中存在某些不一致之处以及公司控制和文化方面存在某些弱点。

这里的“不一致之处”即此前FF号称1.4万辆订单,但实际付款仅几百人。调查文件特别指出,公司在业务合并前的声明称,已收到超过1.4万份 FF 91 车辆的预订可能具有误导性。

而这里的“某些弱点”则直指贾跃亭,调查内容直言“低估了贾跃亭对业务的参与程度”。早在2019年,贾跃亭就辞去CEO职务,转任CPUO(首席产品&用户体验官),任命毕福康为全球CEO,同时公开招募全球董事长一职。但从调查内容以及近几年FF的状态来看,贾跃亭显然仍然是FF的“主心骨”。另有外媒报道,贾跃亭在FF内部的“自己人”是FF全球资本市场副总裁王佳伟,他也是贾跃亭的外甥。

不过,该文件也强调了对于FF面临的其他指控,包括此前做空机构J Capital Research的做空报告,均没有得到审查证据的支持。

FF特别委员会向SEC提交8-K文件

“自曝”的同时,FF董事会大改组,针对现有的调查结果,特别委员会提出了多项整改措施建议,并已于2022年1月31日得到FF董事会的批准:

任命董事会独董 Susan Swenson为董事会执行主席,公司首席执行官Carsten Breitfield和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和用户生态系统官贾跃亭将直接向Susan Swenson汇报,而Carsten Breitfield和贾跃亭的年度基本工资均将削减25%。任命Jordan Vogel为首席独立董事。根据新的领导结构,Brian Krolicki 将卸任董事会主席和公司治理及提名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成为董事会审计和薪酬委员会的成员,Scott Vogel成为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及提名委员会的主席。FF全球资本市场副总裁王佳伟被停职。

贾跃亭将直接向没有汽车经验的Susan Swenson汇报,以及“侮辱性极强”的降薪一定程度上挑明了贾跃亭在FF内部正遭遇一场权力风暴。“FF到底姓不姓贾?”恐怕是接下来这家充满争议的公司最核心的问题。而贾跃亭也将迎来更严峻的、几近无路可退的信用危机。

2月4日,曾为瑞幸股票投资者发起集体诉讼的Pomerantz Law Firm宣布将代表FF的投资者进行调查索赔。而此前已有多家律所对FF提起集体诉讼。

FF上市当天贾跃亭出现在纳斯达克现场

FF本不该“沦落”到现在的窘境,无论是战略认知还是人才技术,甚至是资金,FF一直都是有优势的。

贾跃亭早在2014年便躬身入局新造车、2017年推出首款车型FF 91、一度被认为有机会干掉马斯克。2014年,在美国试驾特斯拉之后,贾跃亭下定决心进军电动车行业。同年投资了电动汽车初创公司Atieva(也就是后来的Lucid Motors),大力推动乐视旗下的乐视汽车,在2014年底在美国投资建立了法拉第未来FF。

FF一起步就从特斯拉、宝马等企业吸引来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2016年6月,FF获得了美国加州自动驾驶测试执照并宣布投资10亿美元在内华达州建设超级工厂。2017年1月3日FF在拉斯维加斯发布FF91,一时间也收获了不少的鲜花和掌声。那时候的李斌还在易车和摩拜中鏖战、理想汽车也还没有任何产品。

即使FF到了今天,仍然拥有汽车界的许多顶级人才:

首席执行官Carsten Breitfield(毕福康)在2019年9月加入FF,在此之前,他共同创立了中国电动车初创公司拜腾,曾宝马任职20年,担任宝马集团副总裁和改变格局的i8豪华插电式混动车型项目负责人,同时还负责宝马底盘开发、动力总成开发和公司战略领域中一系列的关键工程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FF的O2O商业销售战略的Christian Gobber曾将玛莎拉蒂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并在9年的时间里,将中国市场打造成玛拉莎蒂品牌在全球范围销量第二、利润第一的市场。随后他转战美国,在玛莎拉蒂引进Levante SUV期间担任玛莎拉蒂美国区CEO。负责整车工程和整车制造的Phil Bethell加入FF之前在Richo和特斯拉都负责制造工程,专注在电子产品和整车的开发、测试、效率提升、制造和运营。负责生产制造的Matt Tall专注于汉福德制造工厂和 FF 91 的量产,他曾在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梅赛德斯奔驰汽车负责车辆生产制造。加盟FF之前他在Rivian担任生产制造副总裁。负责所有资本设备、物料、车辆部件、生产线和设施的供应、采购和运输的Benedikt Harmann曾在宝马带领了包括成功发布宝马5系、X3、3系和X2等多项采购和供应商举措。负责产品执行的Bob Kruse曾经是通用/密西根大学动力传动系统先进电池科技联盟的联合创始人及联席董事,他曾在通用带领团队完成了雪佛兰沃蓝达的执行工作,建立了北美最大的电池测试设施。

这和当年乐视的情况如出一辙。

当时乐视汽车负责人吕征宇曾在韩国大宇、福特、通用、法拉利、英菲尼迪等公司工作过。他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回忆称:“说自己一点疑虑和担心都没有,肯定是假的。”但2014年10月,他在香港和尚未回国的贾跃亭聊了三个小时之后,最终决定加入乐视。“因为我见到了贾跃亭这个人。他很真诚、坦率,我选择相信他。”“又踩雷了!”提起最近打卡的网红西餐厅,合肥市民谢宇摇摇头。春节期间跟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他特意在点评类平台上选了一家高分店,“没想到菜不好吃,环境还那么嘈杂,和平台上的评价相差甚远。让我好没面子。”

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开展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一些点评类平台也出手整治刷分控评等流量造假问题,每次处理的账号都数以万计,但刷分控评等乱象依然难以根除。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刷分控评手段“花样百出”,刷分坑了顾客、乱了市场、苦了商家。

“你刷我刷大家刷,不刷你就输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时参考平台评分已成为越来越多网友的习惯。大众点评、口碑等主打消费点评的平台,成为不少网友“装机必备”。

“过去消费前总会看看点评软件,经常能发现一些‘宝藏店铺’;自己消费之后也会给店家打分,给其他网友提供方便。”在北京工作的王明明说。

消费者在点评类平台上“真心实意”地打分评价,形成了互联网自发的监督体系。这样的“线上互助”一度成了很多人的“消费指南”“避坑宝典”。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评分越来越假,很多评论一看就出自专业写手,根本不具备参考价值。”王明明说,现在很难再相信平台上那些“高分商家”“必吃店铺”。

另一端,不少商家也感到无奈。

“不刷评分不行啊,大家都在刷。”合肥一家烤肉店店主李先生吐槽:“现在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如果评分不好,客流量会少很多。”

“你刷我刷大家刷,不刷你就输了。”为了让店铺赢得更好的口碑,不少商家向自称可以提升评分的第三方机构求助。

“只有连锁店或有实力的网红店能长期刷分,我们这种小店‘烧’不起。”李先生表示,在这种内卷式刷分中,小商户肯定处于劣势。

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投诉虚假评分的消费者有很多,涉及餐饮、旅游以及美发美甲等领域;一些商家也投诉遭到同行或第三方机构恶意差评。

相关平台也开始注重治理刷分控评乱象。2021年前5个月,大众点评处罚“刷好评”用户账号5万多个、“刷单”“刷评”商户1万余家,并升级了算法识别能力。

尽管不断加强技术防范能力和专项治理力度,在一些平台上,刷分控评乱象仍屡禁不止。安徽省消保委消费指导部主任胡茵表示,刷分控评会向消费者传递虚假信息,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对同行业经营者构成不正当竞争,造成市场混乱,也会给平台带来信任危机。

是谁“玩坏”了“点评生态”?

记者调查发现,刷分控评并非个别行为。商家、第三方机构甚至部分平台都参与其中。

——商家“盛情邀约”,顾客难以拒绝。“我们会跟顾客要好评,给好评就赠送菜品或者给予优惠。”在北京经营一家饭店的王女士发现,通过打“人情牌”、给顾客送福利,自家饭店的评分慢慢就“刷上去了”。

“商家有时会让我给好评,只要服务不是太差,我一般不会拒绝。”芜湖市民黄敏说,有时是商家“软磨硬泡”让人“盛情难却”,有时是商家提供各种优惠,因为“吃人嘴短”只能给出好评。

——第三方机构介入,刷分控评“明码标价”。记者在购物网站输入“口碑运营”等关键词,出现大量宣称可以提高评分、优化评论的第三方机构。甚至有机构声称拥有3万多名“达人”“大V”,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只要你肯投入,就有专业人士送上优质好评。”


购物网站上某第三方机构的刷分控评广告

记者联系了一家机构,对方“明码标价”,表示“好评60元一条,访客量、收藏量都是1元一个”“钱花得越多,效果越好”。

除了可以花钱刷好评,还可以付费删差评。武汉一家餐厅经营者李先生告诉记者,开业不久就有机构找上门来,表示可以帮助删除差评,“订购888元套餐,可以帮助处理15条差评。”


某商家给记者展示第三方机构发布的删差评报价

——部分平台“出手”,协助商户“作弊”。“与平台合作,能提升店铺评级,由此能获得更多曝光和流量。”合肥一家酒店经营者王女士说,某平台工作人员会推荐安装该平台的充电宝和房态管理系统,这样可以提高店铺相关指数,这个指数越高,会拥有更多曝光量。

此外,平台工作人员还让酒店推荐客户通过自家支付入口下单。在特定时段,一笔订单会计算为两笔,酒店销量数据更好看了。如此一来,消费者在平台搜索酒店时,若按“销量优先”筛选,酒店排名自然会更靠前。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互联网经济具有远程、虚拟等特点,信用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刷分控评、刷单炒信等乱象会破坏信用体系,不利于互联网经济发展。

刷分控评涉嫌违法,点评乱象需综合治理

不久前,中央网信办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治理生活服务、书影音评分、短视频等平台刷分控评、刷单炒信等流量造假问题。业内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平台、商家、消费者多方携手,共建健康“点评生态”。

“不管是商户还是中介机构,刷分都涉嫌违法。”安徽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胜利说,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商户开展合作无可厚非,但不得协助或诱导商户刷单炒信。”陈音江说,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销量、信用等向消费者显示搜索结果,搜索结果应真实、全面、客观,不应被商业利益扭曲。

陈音江建议,打击黑色产业链涉及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多部门,要形成协同共治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此外,刷分控评隐蔽性强,监管部门也要创新监管方式,例如通过大数据技术、算法识别等手段开展调查取证。

李胜利表示,无论是虚构交易量还是编造用户好评,相关行为都是在平台上进行的,在数据收集、行为监控方面,平台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因此,平台应该负起主要责任,首先应与商户保持合理的距离,商业合作应合法合规;其次应加强日常管理,优化产品与算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胡茵表示,健康的“点评生态”需要多方共建。除了相关部门和平台加强监管,商家和消费者也应行动起来。对于商家而言,“别人都刷”不应成为自己“刷分”的理由,应坚守法律底线和商业伦理,如发现相关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和平台投诉。广大消费者在提高鉴别能力的同时,也应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不为“好评返现”“折扣券”等所动。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