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384元/小时,特斯拉用户活该被罚?

   日期:2022-03-10     浏览:0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日,有微博网友爆料称,特斯拉超充超时占用费高达6.4元/分钟,那么每小时就是384元。对此,特斯拉客服回应称,若超充站只有一
 近日,有微博网友爆料称,特斯拉超充超时占用费高达6.4元/分钟,那么每小时就是384元。对此,特斯拉客服回应称,若超充站只有一辆车,那么停留多久都不会收费,超充站的利用率如果达到100%才会收取6.4元/分钟的超时占用费。这么做是为了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

事实上特斯拉收取超充占用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它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车位占用规则。当时,如果特斯拉用户充满电后5分钟内没有腾出车位,就会被收取2.6元/分钟的“资源占用费”。

随着特斯拉交付量的增长,以及超充规模进一步扩大,它对超时占用费也进行了大幅提高。2019年,特斯拉根据超充站车位的使用情况,将超充占用费划分成了闲时、忙时两个阶段。

当特斯拉超充站当中空闲车位小于50%时,特斯拉的超时占用费为3.2元/分钟;当完全没有空闲车位时,则会将超时占用费提高到6.4元/分钟。按照特斯拉超充站忙时的收费标准计算,它的超时占用费最高确实能够达到384元。

384元/小时的超时占用费确实堪称天价,但是特斯拉的做法值得谴责吗?小雷认为,虽然特斯拉超充站存在天价超时占用费是实情,但是它通过收取超时占用费,避免出现某些车主“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行为相当合理。

天价超时费是为了开放超充做准备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来看,充电站作为纯电动汽车不可或缺的基建设施。然而,经营充电站真的赚钱吗?事实上由于充电桩建设成本较高,充电桩使用率偏低等问题,目前充电站运营商普遍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

2017年,我国一共有300多家充电桩生产商和运营商嗅到了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带来的商机。然而,到2019年年底,能够生存下来的充电桩生产商和运营商就只剩下了100多家,而这100多位幸存者直达目前也仍然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

以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标杆特来电为例,2020年,特来电营收为15.20亿元,成都特来电营收为2.51亿元,青岛特来电营收为2.62亿元。其中,只有成都特来电在2020年实现了盈利,而特来电和青岛特来电都处于亏损状态。

有行业人士坦言称,3、4年收回成本的投资就算是不错的了。有建设补贴、稳定充电车源的场站,一年左右可以收回成本,如果建场站不需要额外扩容。但建设运营差的地方,甚至20、30年也收不回成本。

另外,充电桩运营商之所以难以盈利,除了充电桩投入高,回报慢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利用率低。

根据光大证券研究测算,60kW直流桩和7kW交流桩想要维持盈亏平衡,那么它的充电利用率分别达到需要 8.29%和 8.12%。然而,根据中汽协王耀透露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第三季度,充电补能行业的整体利用率仍然仅有3%-5%,远远没到平衡点门槛。

面对新能源汽车补能领域难以入局的情况,还没有深陷其中的第三方充电桩运营商大可以抽身而退,但是对于特斯拉主打超充技术的新能源车企而言,布局充电桩是它们势在必行的战略布局。在布局超充站这条路上,它们退无可退。提起新能源汽车,你会首先想到什么?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特斯拉、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才是新能源汽车如日中天的明星,相比之下,传统车企则从领导者变成追随者。


诚然,在新能源汽车的舞台,绝大多数传统车企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在燃油车市场呼风唤雨的合资品牌,却在新能源领域纷纷折戟,就连态度最为坚决的大众,也因为中国市场的表现导致ID.系列全年销量不及预期。

而像岚图、智己、极狐这种自主品牌内部孵化的“新势力”,目前尚难以和头部造车新势力真正抗衡。就连曾经的新能源销量冠军——五菱miniEV,进入2022年也显出疲态,销量大幅下滑。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成为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灯塔”级别的存在。刚刚过去的2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7473辆,同比增长764.1%。从目前公布销量的品牌情况来看,比亚迪可谓是“一个月顶别人一年,一家销量比新势力的总和还多”,只有特斯拉能与比亚迪一较高下。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成绩为何如此亮眼?


一方面,比亚迪车型覆盖全面,产品结构合理,无论是单品爆款还是集团作战都实力不俗。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独树一帜源于三个年度爆款——秦PLUS DM-i、宋PLUS DM-i和比亚迪汉EV。从轿车到SUV、从插混到纯电,这样的产品布局,让比亚迪能够充分满足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需求。从2月销量看,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44300辆,纯电车型销量43173辆,表现十分均衡。


另一方面,比亚迪在新能源产业长期布局,并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早在2008年,比亚迪就推出了旗下首款油电混合车型F3DM,甚至在全球范围都是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的车企之一。最初的比亚迪车型问题不少,但经过多年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深耕,手握DM-i插混系统和刀片电池两大“杀手锏”的比亚迪,早已今非昔比。


而且,和其他新能源车企相比,电池领域出身的比亚迪,天生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当其他新能源车企纷纷为电池发愁时,比亚迪的电池业务早已经做到了全球第四,甚至还在积极布局锂矿,从而能够在最大限度抵御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从大背景看,尽管今年新能源补贴进一步退坡,但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92号汽油价格眼看就要突破8元大关。燃油车持续走高的用车成本,让新能源汽车价值进一步凸显。再加上市场的“马太效应”,更让比亚迪这个新能源车企龙头愈发走强。

目前来看,至少在中国市场,比亚迪依然担得起“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这个称号。但在笔者看来,比亚迪要想实现品牌向上,进一步攻城略地,核心是要实现“做减法”。

在产品层面,比亚迪全面而细分到极致的车型系列,虽然能够实现市场区间的充分覆盖,却容易造成消费者层面的认知门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爆款车型的进一步上量。仅拿比亚迪宋的新能源版为例,宋、宋Max、宋PLUS、宋Pro,每款车型又再进一步分为DM-i和EV版,无形中极大增加了消费者的认知门槛,甚至会直接劝退一些潜在客户。


在技术层面,新能源的核心技术是比亚迪的优势,但在智能化技术,特别是智能驾舱和辅助驾驶层面,比亚迪相比特斯拉和一众造车新势力而言,仍有一定差距。

不久前,比亚迪宣布选择百度为智能驾驶供应商,提供行泊一体的ANP智驾产品与人机共驾地图,从而有望补齐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短板。但在智能驾舱方面,比亚迪仍然有种“堆配置”的感觉,功能不少,但交互体验仍有不小的优化空间。


从曾经的王朝系列,到如今的海洋系列,比亚迪的新能源阵容,还在不断扩大。比亚迪的品牌向上的决心可见一斑,但能否真正沉下心来,无论是产品还是体验,把减法做好,求精不求多,或许才是决定这家新能源龙头企业未来的胜负手。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