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电池从租到可买断,蔚来给用户递上“后悔药”?

   日期:2022-04-27     浏览:0    
 

头图来源 | 蔚来官方

成年人也要做选择。

BaaS(Battery as a Service,电池即服务)推出不到两年,蔚来为用户提供了吃“后悔药”的机会。

“我们内部进行了多次沟通,也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定下了方案,希望可以针对某些后悔了的用户有一个转买断的入口。”4月24日晚,在一片传言声中,蔚来官方账号“用户大当家”确认,将推出BaaS转买断方案。

4月25日晚,蔚来向未来汽车日报独家回应称,因为个别用户出于自身用车需求等原因提出买断电池的想法。蔚来与蔚能电池资产公司研究后修订了服务条款,给出了退出方案。方案总体上得到用户认可。

此外,蔚来方面透露,目前看来选择改为买断的用户数量极少。其表示,如果用户打算开的时间长,比如六七年,建议用户采用买断电池的方式;如果开的时间没这么长,BaaS对用户来说是更为合适的,建议用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购买方式。

同时,蔚来还强调在通过与二手车经营者合作等方式,保证蔚来BaaS二手车在整个市场的流通,提高BaaS二手车保值率。

具体而言,蔚来BaaS用户如果想要终止该租用协议,可以有两种选择:

买断75度电池,花费“7万元+3000元服务费”;买断100度电池,需要花费“12.8万元+3000元服务费”。其中,3000元服务费包含动力电池仓储物流、拆装、检测等。若用户无需更换新电池,可免除3000元服务手续费。

而这个方案有争议的点在于,BaaS业务为先用后付,此前产生的租金不退,即从提车日至办理买断日的所有租金,都为已产生的BaaS费用;若最后的一个月未足月,则租金会按天计算。

2020年8月20日,蔚来首次推出了电池租用服务BaaS,车辆首付减7万元,70kWh的动力电池月租费用980元。这意味着,此次BaaS用户转买断的费用和在新车时直接买断电池一个价格,但还要再加3000元服务费,而且BaaS使用期的月租并不能抵扣买断费用。

消息一出,有用户表示“支持,用户多了一种选择”,“挺好的,还有后悔药吃”;不过也有用户抱怨称,“那些交了两三年再想买断的用户,岂不是两三年的租金白付了?”

BaaS转买断方案 来源:蔚来官方

后悔药还是大冤种?

心仪的电车还未上市,2020年8月,着急用车的肖亮计划先买一辆车用于“短期过渡”。因为考虑到不久后就要换车,车辆保值则成为他购车时的重要考量。

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在二手车市场中,由于电池会衰减,二手新能源车的残值率普遍不高。

2020年8月,第一个吃螃蟹的蔚来推出BaaS方案,宣布实现车电分离。从蔚来推出该服务的初衷来看,既能提升保值率、鼓励充换电相结合的模式,还能减少资源浪费。

更不必说,在该选择下,用户的购车成本大大降低,还能提升销量。在该方案中,原本起售价近37万元的EC6,直接下降到28万元。被该方案打动后,肖亮成为了EC6车主。

不同车型选择BAAS购车价 来源:蔚来官方

由于选择了BaaS方案,肖亮需要按月租用电池包。每个月,70kWh的动力电池月租费用980元,另外还有80元的电池保险。

4月24日晚,看到蔚来推出买断方案的消息后,肖亮突然感到“进退两难”。在他看来,这个方案最大的意义在于,给那些刚选择了BaaS又有点后悔的人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毕竟BaaS时间久了,再买断就有点不值当了,有种交了几年租金,却白交了的感觉,真是大冤种”。

有蔚来车主曾算过一笔账,当租用电池的时间达到5.95年时,用户支付的金额就相当于购买了一块电池。截至目前,蔚来并没有公布租金的截止时间。而且BaaS是跟车不跟人,只要车还在,这辆车就得一直缴纳电池租金。

“租房子,会有期限吗?租时间久了,就是你的了吗?你租房子,租了2年,然后和房东说想买下来,前面2年租金抵扣购房款?”对于部分车主表达出的不合理声音,蔚来车主吴磊强势反击道。

在他看来,有些车主被“惯坏了”,“自古好事难两全”,“租电池的方式,可以抹除电池损耗带来的折旧,却又幻想电池是终身的;待买断电池了,又担心电池的衰减,说开个10年8年就得换车。”

但也有车主认为,租电池不能和租房子比,“电子产品价格只会越来越低”。除了有换车计划这部分BaaS用户外,“省下7万元或12.8万元去背上终身电租肯定是不值的”。

肖亮认为这个方案最大的症结在于“买断和BaaS权益几乎一模一样”。其解释称,如果买断电池和BaaS一样都可以免费换电,“那买断电池的用户占了大便宜,相当于它的电池永不折旧。”

也有车主反驳称,买断方案在前期帮蔚来回收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更从容、快速地建设充电网网络。

也有BaaS用户欣然接受转买断方案。

有车主直言,BaaS就是一个降低门槛的方式而已,“现在有钱了不想BaaS了,给个新方案挺好。”

ES8车主王夏表示,2021年买车时,就有“买断”和“BaaS”两条路可以选。考虑到自己五六年肯定会换车,每年租用的租金并不高,“省下的12万,留着干点别的,1年的收益也1万多元了,现在相当于给了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们现在的车加一套PHEV插混系统需要计入多少成本?”今年年初《汽车公社》询问一家合资品牌车企。

“8万元。”实际上,这基本是中国市场中所有合资品牌的平均数。

宝马5系入门插混版49.99万元,同配置燃油车42.89万元;CR-V插混最低售27.38万元,HEV混动版标配20.98万元;帕萨特插混22.99万元,同配置燃油版20.39万元;卡罗拉插混起步价20.78万元,HEV混动版标配13.58万元。


不难看出,在合资品牌中,同车型的PHEV版本与燃油版的价差至少在7万元。其中帕萨特PHEV与燃油版价格差距最小,实际上,帕萨特PHEV在2018年刚推出时的起售价也达到了27.69万元,随着销量规模化以及对市场理解,售价才逐渐下探。

这也直接导致,在消费者用钞票投票的购车选择中,如果不是在送牌城市,这些合资品牌插混车型很难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反而是自主品牌在这一轮竞争中,突显出来了无比强大的竞争力,加剧了电动化转型过慢的合资品牌的担忧。

自主品牌对抗合资品牌的机会

与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相比,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虽然没有获得时间上的优势。但是随着市场容量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却远超人们的想象。因此,在自主品牌的崛起过程中,长期目标就是如何与外资品牌相抗衡。

此刻的自主品牌深刻认识到,即便发展速度再快,但是与外资品牌相比在燃油车领域依然有着先天不足的劣势。要想成为并跑者甚至引领者,就必须“换道超车”。好在,由于新兴技术的突破以及中国消费升级,为自主品牌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边是内燃机技术不断与外资品牌缩小差距,一边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快速发展,再加上消费者对国货的意识形态转变。自主品牌PHEV产品在去年开始就呈现出集中爆发的趋势,并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比亚迪DM-i插混车型的热销迅速出圈。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零售端销量达298.9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型244.4万辆,同比增长168.6%;包含增程式在内的插电混动车型销量达54.5万辆,同比增长171.2%。也就是说,插电混动车型增速超过了纯电动车型。

曾经被消费者诟病为“智商税”、“骗补”、“工业垃圾”等的插混车型,终于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中国汽车市场在售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有84款,其中自主品牌36款,外资品牌48款,下至比亚迪上至法拉利,价格从11.18万元跨越至510.8万元不等。

但是在这些插混车型中,数量不占优的自主品牌在销量上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原因无他,无论是轿车还是SUV、无论是紧凑型车还是中型车、甚至是中大型车,外资品牌的劣势就是价格高企,而选择插混车型的消费者往往算的就是一笔经济账。


为什么外资品牌的插混车型成本降不下来?一是规划,二是规模,三是供应链。无论PHEV插混还是BEV纯电,外资品牌的布局普遍落后,包括日系在死磕HEV混动,欧系的插混车型只是为了平衡积分,美系的插混车型不适应中国市场。

电动化的迟滞性影响了外资品牌在规模上的效益,以致于其插混车型的电池、电机和电控“三电”系统缺少技术储备和成本优势。并且长期依赖于广袤的燃油车市场,对电动化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形成完整合适的供应链体系。

而自主品牌从2015年提出“弯道超车”以来,就是寄望于电动化来切换与外资品牌的竞争赛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裂变,自主品牌已经在技术实力、品牌调性、产品体验和特色服务等方面,在这片充满血腥的红海市场中冒出头来。

去年,比亚迪DM插混车型累计销售27.29万辆。作为对比,一汽丰田双擎家族销售20.16万辆;广汽丰田双擎家族销售17.56万辆,Honda中国锐·混动家族销售23.38万辆。可以看到比亚迪成功逆袭,插混车型一举将日系混动产品拉下神坛。


所以在插混崛起之时,不少外资品牌要么在BEV纯电市场挣扎,要么还在布局HEV求生。纯电动固然是未来的方向,但是现阶段仍然是燃油车到纯电动的过渡期,而插混车型就是过渡期的过渡性产品,是当下的最优解。

也就是说,插混车型是燃油车的接替者,而不是要去抢占纯电动车型的市场份额。那外资品牌如何将插混车型的价格下探?答案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联合合资品牌的中方公司,嫁接其自主品牌的插混技术,或者直接使用一些自主品牌的插混系统,降低成本。

一直以来,自主品牌不缺乏的就是对成本的极致压缩。如今,比亚迪的DM-i插混系统也开始外供,一是为了平摊成本,二也是为了巩固其插混技术的江湖地位。但是,在朝气蓬勃的中国插混市场,比亚迪还远没有到一家独大的时刻。

下一位“自主一哥”是谁?

目前,吉利雷神HI·X、长安蓝鲸iDD、长城柠檬DHT、奇瑞鲲鹏DHT等插混技术品牌纷纷推出,并且这几家头部自主品牌的插混车型先后落地,插混市场不仅是自主品牌围攻外资品牌的战场,也成为了下一位“自主一哥”竞争的必要手段。


“电动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下一个爆发点,会在哪里?毫无疑问,将是私家车。而且在中短期内,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主流。”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2017年的比亚迪品牌盛典上做出断言。

当下的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均衡状态。以“蔚小理”、特斯拉为首的电动车企成功占位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而随着五菱宏光MINIEV、长安奔奔EV等一系列产品的爆发则形成了较为规模的低端新能源领域。

实际上,参考燃油车市可以看出,中国车市健康态的情况应该是呈现“纺锤形”的中端市场更为广大。而当下这一“沙漏型”的结果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不成熟的体现,好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消费者意识形态的改变,中端市场开始有了改变。

在体量庞大的中端市场中,纯电动车续航衰减、补能设施不完善、受原材料影响波动大、保值率低等难题尚未解决。相对而言,“既油又电”的插混产品在这些方面的焦虑则要少上许多。可以看到,插混车型将从之前的过渡逐渐成为主流。


去年,南方一家大型自主品牌车企,在经过千辛万难之后成功与日系混动牵手。原本以为能够依托于强大的日企混动技术,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发光发热。但是随着插混车型深入人心,这家车企也立即着手PHEV技术的钻研,并择日发布混动品牌。

秦Pro插混、宋PLUS插混这两款车抢占了绝大部分插混市场,毫无疑问,在15万元级别的市场中,PHEV将会取代48V轻混和HEV成为电动化的新指标。那么难题就来到了其他自主品牌这边,比亚迪停售燃油车,已经没有历史包袱,而其他自己品牌则不行。

差异化,永远是自主品牌之间竞争的重要砝码。长城汽车用售价高达29.5万元的魏牌摩卡DHT-PHEV打头阵,长安汽车同样选择高端序列UNI-K iDD作为急先锋。只不过与摩卡DHT-PHEV相比,UNI-K iDD用了17.69万元这个极具冲击力的定价。

另外一边,与长城和长安采用SUV策略不同的是,吉利雷神动力插混首款车型给了帝豪L。而奇瑞汽车与比亚迪一样,选择了旗下明星产品瑞虎8 PLUS打造了瑞虎8 PLUS鲲鹏e+。保守的定价策略让这两者的价差不大,有利于完全参与到与比亚迪竞争的市场中。


无论如何,从自主品牌首款插混车型的推出,可以看出这家车企在插混市场的战略打法。即便比亚迪在原本燃油车热销的市场已经先入为主,即便插混是趋势之一,但是去年54.5万辆的插混市场容量整体还是偏弱小。

其他自主品牌的首款插混产品只是在向市场试水,一旦今年插混市场达到一个质变的数据,不管是高举高打,还是高开低走,还是正面硬刚。这些自主品牌车企都要依托于自身的品牌特色去迎合市场需求,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保持领先。

就像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所说,“无论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还是在新兴商业模式的探索上,中国汽车品牌已经不再是旁观者或者简单的跟随者,而是已经成为并跑者甚至引领者。”在成熟的电动化市场中,最终形成自主品牌对外资品牌的超越。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