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关羽为何要与马超比武,如果双方公平交手,究竟谁会取胜?

   日期:2021-12-29     浏览:0    
 在马超加入刘备阵营后,发生了一件让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远在荆州的关羽向诸葛亮写信,询问马超的情况。诸葛亮知道关羽的心意,便在回信中说马超和张飞相似,都是并驾齐驱的猛将,但是远比不上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见信后大悦,打消了与马超比武的念头。那么,如果关羽和马超公平比武,谁又能够取胜呢?

一、关羽为何要和马超比武。

关羽是刘备阵营中排名最前的武将,他文武双全,被刘备、诸葛亮寄予厚望。在刘备、诸葛亮入川后,他凭一己之力镇守荆州,为刘备解除了后顾之忧。因此,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关羽也获得了刘备最上等的封赏。那么,关羽远在荆州,为何要有与马超比武的念头呢?

首先,是关羽对马超起了竞争之心。原本在刘备集团中,关羽是他手下首屈一指的武将。关羽凭借自己的武功和忠心,得到了刘备的器重和信任。由于关羽在白马斩颜良的战绩,使得他得到了汉寿亭侯的爵位。在刘备阵营中,获得亭侯的封爵唯有刘备和关羽两人而已。

当马超加入刘备阵营后,就打破了这个格局。马超出身名门,他也拥有都亭侯的封爵,成为刘备集团中第三位拥有亭侯爵位的人。再加上马超军事能力出众,他曾经率领十万人马在潼关痛击曹操。曹操虽然足智多谋,也在马超手下连吃败仗,被打得割须弃袍,狼狈不堪。

这一切让关羽对马超产生了竞争之心。作为与自己在各方面都不相上下的马超,关羽想要和他比个高下。因此关羽才会向诸葛亮写信,想要入川与马超比武,捍卫自己在刘备阵营中排名第一的武将地位。

其次,是关羽对马超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想要打击一下马超的傲气。马超虽然投降了刘备,但是在他的心底对刘备并不是心服口服。刘备为了拉拢马超,对他十分优待,也加重了马超的傲气。马超对刘备的态度十分轻慢,甚至以刘备的名字来称呼他。

这当然引发了刘备手下的不满。但是马超身份特殊,大家没有得到刘备的支持,也不能对马超有所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关羽才能打击马超的气焰。因此马超远在荆州,却在写给诸葛亮的信中,单独询问马超的情况。

诸葛亮对此当然心知肚明,于是在回信中,诸葛亮在介绍马超情况的时候,说他只能与张飞并驾齐驱,远远比不上关羽。关羽在得到回信后,把这封信传扬出去,搞得路人皆知。作为刘备集团的文武首脑,诸葛亮和关羽相配合,稳稳地压制住了马超的气焰。在此后的日子里,马超再也没有了刚加入刘备阵营时的傲气。

二、如果关羽和马超交手的胜负。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叱咤风云。而马超与曹操大战潼关,杀得曹军无人可挡。连曹操都说马超之勇不减吕布。那么这两人如果交手,最后会鹿死谁手呢?其实在书中,很多地方都做出了暗示。

在马超来救援刘璋的时候,诸葛亮和刘备商量派谁去迎战的时候,就说到只有张飞和赵云可以迎敌。可是在张飞前来主动请缨的时候,诸葛亮却使出了激将法。而激将法的主角却是关羽。诸葛亮故意说只有把关羽换到蜀中,才能迎战马超。这让张飞气得大叫,不过他也没有对此表示异议。

在关羽要求到蜀中与马超比武的时候,诸葛亮在给关羽的回信中说,马超虽然文武全才,雄烈过人,不过只是和张飞一样并驾齐驱的武将,完全不能和关羽的绝伦逸群相提并论。关羽把这封信公之于众,也并没有人对此有所异议。从大家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刘备阵营上下虽然对马超的能力都有认识,但是并不认为他能够超越关羽。

在现实中也是如此,如果马超与关羽交手,他也不会是关羽的对手。在关羽的巅峰时候,他在白马之战中轻易就斩杀了颜良和文丑。而在曹军之中,徐晃和颜良交手二十回合就败了。徐晃和许褚初次交手,双方交战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由此可见,徐晃是曹营中的一流战将,武力与最强的许褚不相上下。

在潼关之战时,许褚与马超交手。双方前后大战二百余回合,难分胜负。许褚为了取胜,脱掉了身上的甲胄。从这一点来看,马超的武力要比许褚略胜一筹。不过这个差距与关羽巅峰时期,与徐晃之间的差距是不能比的。如果潼关之战时的马超与白马之战时的关羽交手,马超必败无疑。在《清平乐》中,夏竦是以一个小人面目出场的。他与贾教习勾勾搭搭,对婚姻不忠,又以贪财成为了年轻后辈的笑柄。闹得最大的是,她的妻子因为忍受不了宠妾,竟然殴打他,让宋仁宗也看了笑话。电视剧中的这段情节,应该是由《宋史》中引申而来:

竦娶杨氏,杨亦工笔札,有钩距。及竦显,多内宠,浸与杨不谐,杨悍妒,即与弟媦疏竦阴事,窃出讼之,又竦母与杨母相诟詈,偕诉开封府,府以事闻,下御史台置劾,左迁职方员外郎、知黄州。


这段记载同样见诸于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应该是确信无疑的史实。然而,仔细想来,夏竦顶多也只是家务事没有处理好,导致后院起火,甚至将母亲和岳母都牵连进来,算不得大节有亏。

可是,夏竦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也是事实。元朝丞相脱脱甚至借《宋史》之口,指责夏竦与王钦若、丁谓合为三大奸邪,实在又有些过分。王钦若、丁谓的最大过错,在于应和宋真宗的“天书祥瑞”,大兴土木,盘剥百姓,以至于民怨沸腾。夏竦却完全不是其一党,也曾立阻真宗的荒唐行径,为何沦为他们一伙呢?

从夏竦的经历来看,是活脱脱的一部励志电视剧,完全可以作为开了挂的男主角写入小说之中。年轻时,他的父亲在抗击契丹的袭扰战中壮烈殉国,朝廷抚恤奖励了他一个“三班差使”的官职。可是,这是个低级武官职位,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注定无法出人头地。


于是,夏竦拿着自己的诗稿,专门在路上等候当时的宰相李沆。面对气派的随从马队,夏竦没有惊慌,而是拦下李沆后恭恭敬敬递上诗稿,并希望能够换为文官。李沆才翻了几页,读了一句,便马上应允,还带回诗稿细细品读,第二天与宋真宗分享。让李沆极为欣赏的那一句就是:

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

虽然弃武从文,但夏竦得到的只不过是丹阳县主簿这样不入流的官职而已。然而,夏竦的诗文才华,却迅速名动天下。翰林待读学士杨徽之读完他的诗,称其“真宰相器也!”他的诗词确实非常精彩,在当时惊艳绝伦。要知道,他并非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在讲究门第、科举的宋朝,已经非常难得。如果不是宋朝涌现了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这些妖孽级别的后辈大咖,夏竦在文坛的地位绝对是宗师级的。


以文出名的夏竦,很快平步青云,成为了真宗时期的大臣。他一不阿臾上级,二不迎合皇帝,是难得的直臣。《宋史》拿他和丁谓并列,但又不得不承认他与丁谓不和,甚至身为下属还写诗讽刺自己的上司丁谓。宋真宗迷信道教,听信丁谓、李溥的话要修建上林苑复道、三神山,朝中大臣没人敢劝,只有夏竦以户部员外郎身份反对,认为这些工程劳民伤财。

宋朝大臣,往往会派往地方主政,夏竦在外放时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他知襄州时,当地发生大饥荒,百姓流亡,盗贼横行。夏竦当机立断打开公廪发粮食,随后又劝说富商捐粮,这才让四十六万人度过饥年。皇帝自然是赐书褒谕,民众则将宋真宗的诏书刻成石碑,世代不忘夏竦的恩德。


夏竦知洪州时,那里的百姓迷信鬼神之说,有病不看医生。夏竦硬生生地没收了迷信器具,并捣毁了乱七八糟的神庙祭坛。他教习百姓重视农业,命人攻习针灸方脉,完全扭转了当地的风气。

《清平乐》中提及的宋军被西夏打败的好水川之战,历史上确有其事。追究责任时,下令出兵的韩琦自然首当其冲,他自己也上书自劾。夏竦派人收拾宋军尸体,并在主帅身上找到了韩琦叮嘱的公文。夏竦立即上书宋仁宗,为韩琦说情,这件事被洪迈记录在《容斋随笔》中。洪迈感慨道:

英公此事贤矣,而后来士大夫未必知也,予是以表出之。


在提携后进上,夏竦更是不遗余力。宋庠、宋祁两兄弟都受过他的知遇之恩,一个当上了宰相,一个当上了尚书。范仲淹更是因为他的保举,才从不得志而为人瞩目。范仲淹自己也在《谢夏太尉启》中承认“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

虽然夏竦没有当过宰相,但他的才能才华,却足以让人赞叹。他死后也差点被谥号为“文正”,只是因为风评不佳,改谥为“文庄”。除去夫妻关系不和闹得太大,史书也指责他贪财好饮乐。其实,他也没有贪百姓之财,而是派仆人在边境做贸易,实在不算大错。至于说好饮好乐甚至好色,这不是俸禄优厚、养尊处优的宋朝文人常态吗?何苦,偏偏为难夏竦?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