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终于知道 

2022年了,车企的哪些宣传不能信?

   日期:2022-05-04     浏览:0    
 哈喽大家好!我是陈杰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汽车又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产品,再加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碎片化和流量为王的时代,于是有些车企发明了很多很有迷惑性、很抓眼球的宣传话述。

这些宣传话述大多都不是错的,但都很巧妙的避开了自己的短板,而把长板无限放大。所以如果不深入了解这背后的内含,很可能就会误导大家的买车决策。

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聊几个经常被误解的宣传话述。

订单量≠销量

以前一款新车,开个发布会也就上市了,但现在车企为了保持热度,上市之前会有预售,预售之前会有亮相、亮相之前会有各种谍照。

而在亮相和预售的节点上,“预售火爆”、“订单过万”,这类宣传话述就会不断砸出,已然成为了车企们的常规操作。

目的也很简单,一方面给自己的4S店吃下一颗定心丸,一方面也告诉消费者您所期待和购买的这款车,注定将成为爆款。

比如,皇冠陆放曾宣称上市48小时订单破万,小鹏P5上市时,官方宣称7小时订单破5000辆。有华为加持的问界M5也曾宣称上市5天收获订单6000多辆。

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那这几款车最终销量如何呢?根据3月份上险量的数据,皇冠陆放卖出了5036辆、问界M5卖出了2875辆、小鹏P5为4381辆。

说实话,这几款车的销量其实还说得过去,但和宣传时几小时就订单达到几千上万辆,还是差了很多。

事实上,几乎所有车型上市时都会宣传自己订单火爆,从销量上看确实有些车型销量也很好。但还有更多车型,其订单量变成了“皇帝的新装”,开售前“订单火爆”,但销量却高开低走。

其实很多车企公布的订单量往往是经销商的订单量,和普通消费者关系并不大。说白了就是模糊批发量和销量的定义,从而形成误导。

其实,对有实力的车型来说,预售火爆仅仅是锦上添花,大家看的还是这款车真正的产品力。而个别车型,则是在试图依靠这种造势形成某种口碑效应,或者是激发大家的“从众心理”。特斯拉,或产品营销能力不是全球第一,或许三电技术也不是全球第一。

但说到赚钱,它认第一,就真没有其他敢认第二,这点可是连大众、丰田都只能望其项背,因为它…一辆车能赚足足6.8万,有这利润怪不得特斯拉也全是自营了,免得利润被分薄了不是吗?


在4月21日,特斯拉公布了Q1季度财报,报告称特斯拉一季度总营收达到了187.56亿美元,相比上年的103.8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足足81%!更夸张的还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相比之前的4.38亿美元,增长到33.18亿美元,增长了658%!看到这,这些普通股东们怕是做梦也得笑醒。


也有媒体称,若是按照一季度310,048辆的汽车进行计算,特斯拉每卖出一辆车,就能赚6.8万人民币!单车毛利率高达32.9%,碾压奔驰、宝马、奥迪这类传统豪华品牌,更是大众、丰田这样的主流品牌的两倍。

作为对比,丰田在2021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只有19.6%,大众2021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则是15.67%,福特汽车也只有14.3%。一众中国品牌企业们,毛利率更是低下,基本在10%以下,只有吉利、长安相对较好,分别达到了17.2%以及15.32%。

但这也是它作为“造车新势力”,采用新模式下的优势,我国的新势力实际也同样不差。

根据企业年报信息,2021年全年整车毛利率表现方面,理想汽车达到了20.60%,蔚来汽车则是20.10%,在疯狂拓展产品矩阵的小鹏则是11.5%。这也证明了,“造车新势力”确实比外国品牌更赚钱,只是对比特斯拉这彻头彻尾改革、已经进入快车道的妖孽,要稍逊一筹。


所以这样看来,最赚钱的车企非特斯拉莫属,敢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二。



要说特斯拉为啥这么赚钱,“抠门”必须占大部分原因。特斯拉的抠门,可是业界皆知的,首先是平台化生产,虽说这事大众也很擅长。


特斯拉如今走量的Model 3/Model Y车型,基于相同平台打造,有着70-80%的零部件重合度,相当于同样的材料,能做两道不同的菜,这就分摊了研发、制造成本。


这点颇为关键,对于成本最重要还是得有“规模经济”,零部件通用就意味特斯拉的零部件需求数量更大,也能反逼供应商给以更实惠的价格。嘿嘿,我(特斯拉)可是大客户,拿点折扣又有何不妥?


“主销车型为同一平台,能省钱”,大众深谙此道。所以在上年7月的大众2030战略中,大众表示将打造SSP平台,是如今MQB、MSB、MLB、MEB以及PPE平台的延续,换而言之,以后电动化的大众集团就真的只有一个平台了…

在上年,就有外媒称奥迪考虑将换代A4换上MQB平台,而非如今的MLB平台,这可以省下超10亿美元,尽管奥迪后来辟谣了,但也可以说明平台对生产研发成本的好处。

其次能省钱的就是直营,教授可以负责地说,“那些说经销商模式不可取代的,全是这行人员!”


(汽车之家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售前售后投诉量达到了62.5%)

天下消费者苦经销商久已,人员龙蛇混杂,态度恶劣、巧立名目乱收费,出库费、检测费、上牌费、金融服务咨询费,“费费新鲜”,这些问题常年位居消费投诉榜前三。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9027764号-1